摘要: 当代文坛上,“活着”成为世俗化浪潮中一个格外引人瞩目的主题。作家们对这一主题的书写体现出他们对底层的理解、对“国民性”的重新认识。另一方面,也有作家以对于“...
摘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既有温柔敦厚、清静无为的精神,也有尚争、好斗的风气。体现在史书、文学作品中的野蛮叙事、欲望叙事都昭示了中华文化的复杂性、矛盾性。当代诗...
一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南方具有怎样的玄妙意义?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东方、西方之间的对抗成为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百年间对中国社会影响最为巨大的历史事件。也...
一 新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热”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这一波“传统文化热”无论就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都可能是空前的。对于这一波热潮,有人热烈欢呼,也有人忧心忡忡...
摘要:1946年出版的《鲁迅书简》中收录了鲁迅致姚克信,该信提到,敬隐渔说他将罗曼·罗兰评《阿Q正传》的信寄给创造社后“永无下落”。1947年,许寿裳发表《亡友鲁迅印象记》说...
摘要:郭沫若的《屈原》等历史剧自问世之初便存在两极阅读与评价问题,左翼右翼的两极阅读与评价后来演变成了中国大陆与海外的内源与外源阅读与评价问题。郭沫若剧作阅读应该...
摘要: 1946年出版的《鲁迅书简》中收录了鲁迅致姚克信,该信提到,敬隐渔说他将罗曼·罗兰评《阿Q正传》的信寄给创造社后“永无下落”。1947年,许寿裳发表《亡友鲁迅印象记》说...
“五四”反封建、反礼教,女子不再是“无才便是德”,受教育的机会大为提升,因之“才女”跟着辈出,犹如潜沉已久的冰山,一时之间“浮出历史的地表”。她们或出生于仕宦之家...
他曾经是一个被遮蔽的名字,一个被雪藏了几十年的名字——穆时英。这位被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作家,死于一九四〇年六月。长时期以来,他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因为抗战时期,...
1918年8月,徐志摩从上海乘南京号轮赴美留学,入美国马塞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 Clark University)历史系学习。1919年9月,他毕业于克拉克大学,获校一等荣誉奖。同月,入哥伦比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