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从建立到现在,有六十多年,前后大致有四代学者。20世纪50年代之前,现代文学(或称“新文学”)研究还只是“潜学科”,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
周展安 从1920年青木正儿在《支那学》上将鲁迅称之为“有远大前程的作家”至今,日本的鲁迅研介已近九十年。这中间,具有界碑意义的研究者是1944年出版《鲁迅》的竹内好。在这本...
解志熙 收集在这里的沈从文佚文废邮十四篇,是我和裴春芳、陈越两位同学近两年来陆续发现的。其中《废邮存底·致丁玲》、《废邮存底·辛·第廿九号》、《敌与我》、《新废邮存底...
宋剑华/邹婧婧 【内容提要】《伤逝》是鲁迅小说创作当中题材独特、寓意深刻的作品文本。作者通过主人公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对于五四思想启蒙运动作了形象生动的深刻反省。...
张文东 可能,关于张爱玲小说的“政治叙事”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尤其近年来随着《秧歌》和《赤地之恋》等作品解读语境的变化,对这类公认具有“政治情绪”的作品,已经...
张向东 【内容提要】从形式上而言,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语言的通俗化、大众化和精确化、科学化。这一方面表现为白话的采用;另一方面,书写形式的变化。这构成...
孙玉石 翻阅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文学杂志,于一份过去不被注意的《文风杂志》上,得到冯雪峰署名“画室”、“雪峰”之杂文多篇。仔细查阅《雪峰文集》,这些文章,已全都收入。...
张先飞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由于人道主义更多的是一种实践哲学、道德哲学,当下我们更需要把关注点集中于它的实践价值与道德价值之上。其次,我们在研究评价“五四”现代人道...
方锡德 【内容提要】新发现的老舍、王冶秋等作家的书信、吴组缃的手稿和相关文献资料说明,1940年代发生于重庆文坛上的人名诗写作活动有一个发展过程,并在1941年4月达到高潮。这...
姜涛 【内容提要】本文以《幸福的家庭》为讨论对象,探讨了20年代新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室内作者”形象,即一个苦闷的青年作者,处在幽闭的室内,挣扎于文字之中,想要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