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孔育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胡风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人民“随时随地都潜伏着或扩展着几千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的观点,由此,“精神奴役的创伤...
作者简介: 张洁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 本文从“自画像”的角度重新阐释鲁迅的《野草》,讨论鲁迅是如何“写出自己”,如何在审视和反思中,创造出一个供“审视”...
作者简介: 孙赫男,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内容提要: 《词学季刊》是20世纪30年代影响最大的词学研究专刊,体...
作者简介: 雷世文,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系 本文要考察的是鲁迅言语媒介文化观的一个侧面,主要是围绕鲁迅对中国人言说方式的思考展开的。“说话”是人的日常存在的一种...
作者简介: 高恒文,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 “晚明小品”问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其影响不仅重大、深远,而且有超乎文学史之外的思想史意义。本文...
苍凉美是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在其小说文本中的审美表现。它是东方的,也是女性的。张爱玲在创作上强调文学作品要表现人生安稳的一面,她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
作者简介: 田源,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抗战文学与外国文化研究 内容提要: 比较文学形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强调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展现与创造异...
作者简介: 刘伟,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一 《鲁迅》最早被中国学界所知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伴随着外来文化思潮和境外学术成果一同进入...
作者简介: 陈琳,1966年生。安徽师范大学讲师。谢昭新,1949年生。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出版著作多部。 老舍自幼受传统文化教育,在北京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对古典诗词表现出浓烈的...
作者简介: 杜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文学博士 内容提要: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赵树理曾被用以命名其所置身的文艺时代和文艺方向。本文从赵树理的文学特质和内在分歧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