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家周良沛先生说,贺敬之“诗的形式,是接近‘七月诗派’那种在三十年代由艾青等开拓成为朴素、自然、明朗,接近人民的苦难和斗争的磨练的歌声”。 我曾在旧书市场以一摞五...
作者简介: 安淑荣,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茶馆》是老舍戏剧的灵魂,代表了老舍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戏剧家曹禺称《茶馆》“前无古人,盖世无双。”《茶馆》多次被北京人艺搬...
我最近因为参加许嘉璐先生主持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我承担其中“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关系在当代中国的现状研究”部分),我个人研究的重点是...
作者简介: 赵炎秋(1953-),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内容提要: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
在清末至满洲国这段历史时期的诸多风云人物中,大概要数郑孝胥(1860-1938)最为活跃。他少年得志,风流倜傥,二十岁时即补博士弟子员,翌年考取乡试第一名解元。后深得实权派人...
中国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当封建地主阶级从奴隶主阶级手中夺得政权之后,为了巩固政权,以便使自己的皇位传至子孙万代,进行了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思想的各个方面的统治...
作者简介: 黄兴涛 1965年生,湖北荆州人。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教授。著有《文化怪杰辜鸿铭》、《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等。 提起陈季同,今人能知道的怕是很少。...
作者简介: 乐黛云,1931年生,贵州贵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
内容提要: 中国报告文学发生于近代。这一文体的生成是由多种文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近代文化的转型,是报告文学发生的内在动因。报告文学是近代新闻文化的伴生物,是此间政...
学风为一个时代人们治学态度及方法论与认识论的综合反映,是时代精神的体现,研究学术思想史必须重视学风的变迁。康有为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近代学风由脱离现实转回经世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