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胡适所主张的“作诗如说话”实为宋诗派所秉持的“以文为诗”观念在诗歌领域的现代性转化。初期白话诗派的这一唐宋诗词观念,不仅是其阅读与评价唐宋诗词的审美基点...
作者简介: 张桃洲,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近年来,在秦弓、李怡等先生的倡导和阐释下,“民国文学”这个概念再次悄然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之所以说是“再次”,是...
内容提要: “西南联大诗人群”的诗美探索与建构实践,主要集中在对于现代诗歌语言的革新与创造上。这种革新与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诗歌中的叙述、描写性语言减少...
作者简介: 刘淑玲,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内容提要: 《人海微澜》是一部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的白话章回体长篇小说,署名凫公。这部小说得到了当时北京知识界的关注,...
作者简介: 董炳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鲁迅留日时期的《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文章曾经大量使用“文明”一词,对于青年鲁迅来说“文明”是...
作者简介: 王一燕,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中文系。 内容提要: 本文细读施蛰存的短篇小说《梅雨之夕》和《春阳》,旨在分析其中的都市漫游者形象,以探讨中国文学现代主义的特质...
作者简介: 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关于鲁迅的语言问题,我算是谈得比较多的一个①,但远没有谈透。倘若鲁迅研究还有值得深入探索的空间,语言问题应是其中荦荦大者。...
作者简介: 朱德发,男,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济南250014 内容提要: “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是胡适于1918年提出的建设中国新文学的“唯一宗旨”观,但近...
作者简介: 鲍国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小说在20世纪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提升,除承继晚清学人大力倡导之风气的余绪,新文学倡导者的重视与推崇,使之进入现代大学教育...
作者简介: 解志熙(1961-),男,甘肃环县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内容提要: 校录师陀之“芦焚”时期之佚文,揭示其“一二·九”三部曲的创作过程及其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