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对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和新时期三个阶段的高启与吴中诗派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尤其是对20 世纪后20年间高启文献生平研究、诗歌创作与艺术风格研究...
【内容提要】 写作是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形成中的一股深邃变革的力量,“弱者”以“弱所以强”的文学形象出现,是女性作者们开风气之先的公共性的表达。“弱质性别及种类”的范...
【内容提要】 文章运用诸多文学史史料,从对传统武侠观念的改造,对传统创作方法的革新,文化含量和艺术借鉴方面,说明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并辨析了学术界在...
【内容提要】 “竹内鲁迅”深受“西田哲学”影响。在对鲁迅“本源”性的“无”、矛盾性的“混沌”和“挣扎”的“行为”探寻上,竹内好与西田哲学的根干部分诸如“纯粹经验”、...
【内容提要】 对于那些有着优越感、自命为“特殊智识阶级”的正人君子、文人雅士,鲁迅是把他们排除在知识阶级之外的。鲁迅对现代评论派的批判即在于他们西装里面隐藏着的旧中...
鲁迅的《野草》是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文本,其间的美对读者一直有不衰的引力。作家们对其境界的暗仿,时断时续,有不少佳作呼应着它的主题,这已成了批评界关注的现象。就学...
【内容提要】 作为“台湾的鲁迅”和台湾左翼作家的代表,对应于台湾不同的历史阶段,陈映真的文学写作分别被赋予了针对不同反抗对象的“左翼”身份意味。陈映真从文学左翼、政...
【内容提要】 在“中学语文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总课题之下,设计了七种问卷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是丰富、鲜活的。结合鲁迅既是中学生最热爱的作家,又受部分学生冷淡的情况,...
【内容提要】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所谓的鲁迅“转向”时期,通过与后期创造社等各方的论争,鲁迅获得了自身的阶级文学观。鲁迅文艺思想中阶级意识的突显,与后期创造社所倡...
病床上的巴金(素描),詹建俊绘。 《随想录》(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巴金写《随想录》第一篇的时间是1978年的12月1日,当时我还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随想录》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