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周作人“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女性观固然值得重视,但若全面把握其思想脉络,不宜忽略对他去日之前相关情况的探询。早年生活、思想以及读书等方面的经验,一定程...
【摘要】 抗战时期沦陷区散文流行着书卷化、世俗化和诗化的三种主要倾向。书卷化随笔以周作人为典范,世俗化絮语散文数张爱玲略胜一筹,诗化散文有南星等传承何其芳余脉,从知性、...
内容提要: 梁启超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传奇《新罗马》、《侠情记》和《劫灰梦》中较多地使用了粤语,在广东戏曲班本《班定远平西域》中更充分地运用粤语,形成了特殊的粤...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自古至今,我们一直把文学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不得不承认,文学长期处于边缘的位置:文学似乎早已失去了“...
【内容提要】 “偷听”是一个在现代文学里发生的文学事件,它的政治性一直没有得到认真分析。本文将之解释为现代主体的一个特殊的姿态,一个排除集体经验以获取自我绝对性的行...
【内容提要】 蒋光慈与“左联”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文学与革命的现象。蒋光慈有一个“革命加恋爱”文学史创作模式的话题,更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革命团体的主要发起人之一的重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古典诗歌受到冲击。作为古典诗歌思想和艺术的代表,杜甫诗歌在这一时期的命运如何?我们以杜诗批评为例,考察当时文人面对经典时的思考和抉择。 杜诗...
近代以降,面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机,先觉者开始探求走出困境的未来之路,关于“中国”的想象与思考随之产生。对民族国家问题的探索重构了中国人关于自我与世界秩序的想象,构...
中国现代文学起点在何时?——这个问题的提出,并非始于近年。实际上,早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根据当时掌握的部分史料,已向有关方面的领导提出过。 记得那是1962年秋天,在前门饭...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北地域文化研究”(10zd071);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吉林省中青年作家创作研究”(2012BS04) 作者简介: 韩文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