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五四遗事》是张爱玲1950年代中期在美国的创作,这个短小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一则文化寓言,一方面是关于新文化传统的,另一方面则涉及张本人的个人史。张...
我对汪曾祺的阅读,开始于博士论文选题之初。当时《汪曾祺全集》中散文及文论的部分,让我感受到汪曾祺在“草木虫鱼”的随意点染中所散发的“言志派”散文的神韵,他对“文气...
【内容提要】 胡适和学衡派的吴宓、梅光迪、胡先骕在当时的中国都是学识渊博、“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但胡适的白话文革新的主张却不仅仅是从其所接受的固有学术传统中形成的...
【内容提要】 鲁迅在193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出关》中塑造了正面孔子形象,并在《〈出关〉的“关”》一文中对小说主题进行解释。其所谓“孔老相争,孔胜老败”表达的价值判断,...
【内容提要】 作为现代中国文学现代性书写的一个显著标志,新民的塑形通过作为修辞的父子冲突叙事,先后经历了召唤新青年、想像革命者、再造新农民的话语转换与历史变迁。由于...
【内容提要】 20世纪30年代,从上海“亭子间”的恶劣物质生存环境中产生了左翼文化人群体的青年文化,即带有边缘性和激进性的“亭子间文化”。亭子间文化相对上海文化既具有接...
【内容提要】 “革命”在梁启超文学及政治道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中国未来记》这部未完之作,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呈现了文学与革命的辩证关系,恰恰成为梁启超种种革命理念...
【内容提要】 中国现代汉语虚词的大量入诗直接影响了汉语诗歌形式的现代转变。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科学主义思潮在中国盛行,现代汉语中的虚词使用数量剧增。现代汉语虚词大量...
【内容提要】 在左翼作家中,萧红是个另类的存在。她的创作在现象与成就上均与一般左翼文学呈现出程度上的契合与疏离,她偏向私人化、体验性的笔触与视角展现出迥异于左翼文学...
【作者简介】 刘超,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 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名的“洞喻”里,被锁在洞穴里的囚徒的目光从洞内向洞外的不断转向意味着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