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发生,早年中国学生留学海外运动无疑构成了直接源头。其间,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以集束式的方式留(游)学欧洲,既为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刻录...
内容提要: 段祺瑞内阁决定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舒缓了财政上的压力。首先,对德奥的赔款立即停止,协约国中《辛丑条约》的签字国也同意,从1917年开始,庚子赔款缓付5年(即推迟...
内容提要: 双重经验是指具有在两个国家或地区居留与生活的经历,并对两地都有着深刻的生存与审美体验,并且能够在他们的文艺创作中具体地表现出来。对于大半生居住与生活在中...
内容提要: 本文在简述以往卞之琳研究的成绩与局限之后,从卞之琳所置身的文化语境、个人诗学语境—文化诗学渊源、成长环境出发,具体分析了卞之琳诗的境界和文化意蕴,进而从...
作者简介: 罗岗,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一、“重读”的起点:由“人”出发还是由“事”出发? 赵树理的小说《邪不压正》①1948年10月13日起在《人民日报》上连载,马上就引起了激烈...
内容提要: 赵树理的两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与《李有才板话》从不同侧面体现作者对革命政权下乡村由“旧”转“新”所依托机制的构想。作者理想中的乡村变革不仅是革命力量促...
说明:1930年初,周扬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借助英文翻译介绍苏俄文艺,并写有若干“译者的话”、“译后记”、“译者附记”等。1932年10-12月,他接替姚篷子主编“左联”机关刊物《...
内容提要: 本文区分了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和翻译现代性,并缕析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现代性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体现。这有助于理解五四时期对外国文学不同流派、思潮的选择...
内容提要: 抗战期间从《诗帆》与《小雅》诗刊衍化过来的先锋群落“中国诗艺社”,在观照个体生命情绪同时,努力向“蔽塞的小天地”外放眼,表现现实心理感受,出现了一定的理...
内容提要: 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模式,是“五四”乡土小说及其后的重要乡土小说作家和流派的被模仿式。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并存着改造农业社会国民劣根性的使命感与哀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