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离开我们整整80年了,为什么今天仍然要提倡阅读鲁迅著作?我想,那根本原因就在于鲁迅作品不但已成为时代文学经典,而且在同时代为数不多的经典读物中又占据了一个制高点...
摘要: 父亲的死亡,无疑使得中国既有的代际文化的传承方式受到了严重破坏,那些“没有父亲的孩子”由此变成了“没人管教的孩子”。但是,随着新式教育的崛起,那些进入新式学...
内容提要: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人创造出一个与心理内容高度吻合的意象世界,同时也创造出有着原型意味的艺术模式,其中蕴含着具有普遍性的诗学语言。本文试图从散文诗...
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生一百三十五周年纪念日。鲁迅的作品和鲁迅精神,至今仍对我们时代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我们如何重温鲁迅?鲁迅研究有何新的学术亮...
摘要: 西安作为一座拥有几千年都城史的古都,近代以来,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街市上出现了代表着外国都市技术之一的碎石马路和一些现代商业市场等都市景观。民国时期的作家...
摘要: 文学编年史著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价值的文学编年史都不是原始材料的无限罗列,而是包含了著者诸多深刻的学术思想与良苦的学术用心。“...
文学史家通常既把废名视为京派小说的鼻祖,同时又把他定位为自成一家的小说名家。废名的小说尤其以田园牧歌的风味和意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他的短篇小说集《竹林的...
内容提要: 本文以赵树理文学语言为切入点,分析地方色彩对于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文学的意义与功能。文章认为地方色彩对解放区文学来说并非某种单纯的文学风格,它一方面与解放...
摘要: 自"现代文学"概念形成以来,围绕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曾展开过多次讨论,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且近年来分歧有扩大的趋势。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史实问题,它关系到我...
内容提要: 继“恋爱”之后,“离婚”成为20年代报刊媒介聚焦的公共话题及新文学热衷表现的题材。“离婚自由”作为五四新道德的重要命题,是一个立足于个人主义而与儒家伦理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