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曾在主持郁达夫文学奖时提出,要想完全公开评奖,就要设立记者席,让记者朋友来旁听。 大概现在受邀担任首届施耐庵文学奖评委主席的陈建功本人也没有...
近期以来,围绕青年作家韩寒的文学写作,网络和媒体上引发了一场众声喧哗的争论。这场争论并非是关于文学问题的探讨,舆论关注的焦点也不是具体作品的创作得失,甚至不是一个...
在古今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描写人性的形态与纠葛,往往是作家笔下共同关注、探究和力图诠释的主题。无论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还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或者...
9月12日,《文艺报》以大篇幅刊载了韩少功与刘亮程的对话《植根于大地的写作》,他们围绕“大地写作”展开对话,并用心“倾听”。我对“大地写作”话题的持续关注,不仅基于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日前在北京胜利闭幕。令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无比振奋的是,全会发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作为我们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目标,全会认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令人鼓舞。 文化强国需要发挥和提升文化想象力。现在很多人强调文化的传承,以文化的传承促进...
2011年末,韩寒连发《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博文(简称“韩三篇”),引发热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月15日,麦田著文《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指韩寒...
图片说明:鲁枢元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 当代中国诗人为何只向西看 陶渊明被我们忽略了 鲁枢元 1600年前去世的中国古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在今天再度死去,而且是在当代中国...
引言 我与莫言(本名管谟业)可是货真价实的同学,不光是同学,我还是他最早的鼓吹者和诺奖的预言者。自2012年10月11日晚7:20开始,我被一个“莫言获诺奖了!你预言成功了!”的短...
在四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面对命运的艰辛,文学常常成为我最好的避难所——家园一般,无论何时,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栖息;无论有怎样的惊涛骇浪,这温馨的港湾都会敞开怀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