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创意经济,文学也能参与其中 ——访江苏省作协主席、党组书记范小青

    2017-10-29

    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概念近些年正逐渐热起来。这是因为创意经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创造了巨大效益,其核心价值虽然并非如传统工业经济那样来自于资本、土地等,但在为社会提供...

  • 作家有信仰 文学有力量

    2017-10-29

    《文艺报》开设专题,探讨重读经典、文学理想与审美表达等问题。看了刊发的一些文章,我感受到一种回归,文学意义和文学本质的回归,深感欣慰。 的确,作家要有信仰,还要有对...

  • 说说萧红,说说史铁生

    2017-10-29

    ●葛浩文坦然地调侃自己,说自己与萧红结识、“相爱”了几十年,而且永远也不会“离婚”。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文学和写作始终缺乏一种自觉的坚守,缺少一种虔诚而谦卑的宗...

  • 文学要无愧于时代的馈赠

    2017-10-29

    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一直在提升。在这样一个以经济现代化进程为核心的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是否与这个伟大的历史...

  • 通往沉思和想象的陷阱 ——论王小波小说《万寿寺》中的“戏仿”

    2017-10-29

    谈论王小波的小说《万寿寺》,不能不提到“戏仿”。所谓“戏仿”,即“滑稽模仿”。华莱士·马丁认为“:滑稽模仿本质上是一种文体现象———对一位作者或文类的种种形式特点...

  • “在场”:姿态独立,才有真抒情 南帆、范培松、周闻道、陈剑晖等新评委漫

    2017-10-29

    “本届在场主义散文奖,从总体看,获奖阵容更齐整,也更注重诗性。不过必须看到,这种诗性与杨朔体的‘诗化散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对于记者提出的本届散文奖是否凸显异域...

  • 拒绝平庸:诗歌小众时代的精神对话

    2017-10-29

    “十年前,我曾用三个词描述《扬子江》的追求:多元,实力,气质。时隔五年再主持《扬子江》,我愿意用这三个词来描述它:去蔽,多元,气质。”近日,诗歌杂志《扬子江诗刊》...

  • 长篇与“茅奖”:扭结与纠结

    2017-10-29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在今年8月评出并公布之后,在文坛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并引发了不少的争议。其实,这正是人们在乎和看重这一文学奖项的别样表现。在时下的文坛,议论话题中...

  • 万事万物皆为必然性所驱使 ——评贾兴安的长篇小说《欲草》

    2017-10-29

    我怀着迫切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贾兴安先生的长篇小说《欲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10月版)。掩卷沉思,脑海中浮现出“万事万物皆为必然性所驱使”这句话。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

  • 汉语文学的新阶段——“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

    2017-10-29

    2011年夏天,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落下帷幕,五部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天行者》、《蛙》、《推拿》、《一句顶一万句》摘得桂冠。 茅盾文学奖评奖年限虽然规定是最近四年出版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