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与王兴东联合提案,在国家影视作品重要奖项中增设“最佳改编剧本奖”。这一建议得到了很多作家、剧作家以及专家学者的响应。今年的“两...
国家文学:当代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 我主要在两个层面上观察当代中国文学的生态环境及其性质和特点,一是国家层面,二是社会层面。一般的个人文学写作也在广义的社会层面范畴中...
本报自开设“为什么读经典”栏目以来,得到了多位学者和作家的支持。在我们的设想中,由“经典”的读与不读开始,可以谈及很多有关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为当...
世博会的脚步日益临近,上海文学界筹备已久的世博主题图书和活动也相继登台亮相,从不同侧面向公众展示世博风采,反映了广大作家以文学的形式参与世博、帮助人们从人文的角度...
好的文学有能力表现一个民族最富活力的呼吸,有能力传达一个时代最生动、最本质的情绪,有能力呈现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想象力。今天,人民需要优秀的作品——...
古往今来,各民族在每个时代均留下了大量优秀艺术作品,其中有一些堪称艺术经典。包括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工艺美术等传统艺术样式以及电影、电视、艺术设计等现代艺术中...
2010年5月12日下午3 点,中央电视台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特别节目《见证·希望》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时长90分钟的节目,用电视直播的方式反映两年来川陕甘三省地震灾区欣欣向荣...
我们承认,现代社会以“时间消灭空间”(马克思语),现代性所裹挟而来的加速度、零距离以及同一化,正在危及经典所赖以生存的“深度模式”、审美距离、审美情境。正如米兰·昆德...
一 余秋雨似乎已成了当今时代的一种“文化品牌”,批判余秋雨则成为今日中国媒体批评的时尚。相应地,梳理和考察这种乱成一锅粥而又充满火药味的现象,大概也只有立足时代精神...
17世纪有位名叫帕斯卡尔的学人,曾在他的遗著《思想录》中写下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