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文化实践和精神自否 ——20世纪中国文学启蒙主义的两个基本问题

    2017-10-29

    在跨进新世纪门槛的时候,重提启蒙的话题,不免令人感到有几分沉重和悲凉,在业已逝去的这个充满了呐喊与奋争、挫折与失败、变革与暴力、进步与灾难的世纪里,为了一个现代化...

  • 学位论文与学术规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学术起点

    2017-10-29

    任何一门学科,学位论文都往往体现着该学科的最新动向和相应的研究水平,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也自然如此。记得90年代以前,许多名噪一时的研究成果,往往都出自刚刚获得博士、...

  • 浅议老舍的市民世界

    2017-10-2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之所以能够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成为“人民艺术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营造了一个魅力纷呈、华彩多姿的市民世界。他不像“五...

  • “诗”与“史”的逆向——评萧红的《生死场》兼论女性写作

    2017-10-29

    在作家萧红的诸多作品中,以《生死场》的“批评史”资料最为丰富,内容上又几经变化。就时代变迁与读者阅读取向发展而言,这些变化是合乎情理的。《生死场》以“抗日小说”的...

  • 新世纪呼唤新鲁迅

    2017-10-29

    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新世纪呼唤新孔子”。他认为中国一旦有了新孔子,不但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为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心态的人们找到一条共同...

  • 抗战时期中国文学地理的基本格局——战时中国文学地理研究之二

    2017-10-29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打破了中国原有的文学地理格局,伴随着战争的进程,中国新的文学中心经过几次流转才相对固定下来,新的文学布局也由最初的混沌状态变得逐渐清晰...

  • 论东方蝃蝀的《绅士淑女图》 ——兼与张爱玲《传奇》、钱钟书《围城》比较

    2017-10-29

    20世纪90年代,海派文学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但人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张爱玲、苏青、予且等人,而对于崛起或影响到他们之后的东方蝃蝀(以下简称东方)、施济美、令狐彗、刘...

  • 寻求身份的惶惑

    2017-10-29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曾经为寻求民族的身份地位做出过种种努力。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是否已经找到了生存的家园?从现实的情况看,他们似乎还在惶惑,还在讨论...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困惑

    2017-10-29

    阅尽一个世纪的沧桑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否已经进入了“史”的状态? “史”就是超越、识见和视野,就是拉开一定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之后的审美静观,而由于现代文学与当...

  • 许广平在改写鲁迅中的作用与苦衷

    2017-10-29

    一 1998年,是许广平诞辰一百周年,有关单位举行了纪念活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编了一本《许广平纪念集》,于2000年3月出版 [1] 。纪念集收录了十多篇今人纪念许广平的文章,其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