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潜隐和张扬:老舍民族意识的独特表达方式

    2017-10-29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现代历史阶段国家危机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五四时期的文学启蒙,还是抗日时期的救亡宣传,都直接与社会局势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社会使命...

  • 闻一多文艺思想论──兼驳其并非“极端唯美论者”说

    2017-10-2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论及闻一多的文艺思想,对其美学观念的定性不外是极端唯美主义、唯美主义、具有唯美主义倾向以及并非极端唯美主义这四种说法。其第一种观点,是季镇淮先生...

  • 论沈从文小说的气度与宋元文人画

    2017-10-29

    沈从文创作受中国传统画的影响,这一看法有不少人提出过。如韩立群:“沈从文作品中自然美境的结构酷似中国山水画的布局,”“作者曾以宋院画来概括湘西自然美的特征;”[1]凌...

  • 通俗文学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2017-10-29

    关于通俗文学究竟是不是低俗文学的问题,在当下的学术语境中似乎已无进一步“澄清”的必要——尽管许多重量级的学者坚持将所有通俗文学统统称为“文化垃圾”。即使这一立场有...

  • 浅论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

    2017-10-2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价值,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1](P243),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处...

  • 浅析老舍对欧洲作家艺术风格的接受

    2017-10-29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大家,其作品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以艺术风格为例,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除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外,还受到许...

  • 日常生活的“不对”和“乱世”文明的毁坏* ——张爱玲创作中的现代“恐怖”

    2017-10-29

    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上海,是一个“丧失主体的都市” [1] ,各种政治、经济势力和文化力量混杂交织渗透,精神和思想上的认同处于暧昧不明又苦苦挣扎的危机之中,文坛上也相...

  • 文本中心与多元互补——--谈孙中田先生的文学史理论与实践

    2017-10-29

    在我和孙中田先生的接触中,不止一次地听他说过这样的想法;要抽出功夫来重新好好地写一本现代文学史。“重新好好地写”,凭我的理解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1,对现代文学史的写...

  • 浅析老舍作品中的闹剧维度

    2017-10-29

    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中常常被叙述成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一位对底层人民满怀悲悯的“人民艺术家”。刘绍铭说中国现代文学“涕泪飘零”,假如此言不虚,在这涕泪飘零的现代中国...

  • 史学思考与学术还乡—谈孙中田的东北沦陷区文学研究

    2017-10-29

    近年来,孙中田教授在继续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把研究的目光和重点逐渐放到了对东北沦陷区文学的研究上,显示出学术研究中一次有趣的“晚年转变”。孙中田教授的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