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施蛰存早期作品钩沉

    2017-10-29

    被称为中国现代派始祖的施蛰存,曾经在30年代初期创作的系列心理分析小说,如《梅雨之夕》、《春阳》等,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些小说一般被认为是运用了西方文学...

  • 傅斯年与周氏兄弟

    2017-10-29

    一 傅斯年(字孟真)还在北京大学国文门当学生的时候就已经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了。1918年1月,他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发表了第一篇:《文学...

  • 关于《伦敦被难记》中译本补充一条注文的信

    2017-10-29

    编辑同志: 2009年9、10期连载了孙中山《伦敦被难记》的完整中文白话译本,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译者庾燕卿又增补了若干条注释,对读者理解这一历史文献更有裨益。粗读之后,窃...

  • 非抒情时代的抒情文学——30年代抒情小说论

    2017-10-29

    以阶级矛盾和民族解放斗争凸现时代主潮的20世纪30年代,显然不是一个适合有着纯文学之称的抒情小说滋生和发展的年代,对此,有研究者已经认定:“如果说注重个性解放与思想解放...

  • 五十年代王瑶对《中国新文学史稿》的修改

    2017-10-29

    一 第一次文代会后,新文学史写作被提上日程。1949年9月25日,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在《一致的要求和期望》一文中说:“对于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五四’到现在的新文艺运动史,也...

  • 现代作家资料的搜集编纂及研究 ──编辑《王统照全集》[1]的断想

    2017-10-29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王统照(1897—1957字号、常用笔名剑三),是一位默默耕耘而又多产的第一代新文学作家。他一直未能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在积极承载传统文化,重构文学史...

  • 李欧梵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及其文学史意义

    2017-10-29

    80年代后,“重写文学史”思潮浮出水面,学者们试图突破以往的文学史研究模式,寻找新的研究视觉和价值评论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做出新的解读。“海外汉学”尤其是李欧梵对二...

  • 关注同时代人对胡风的评论

    2017-10-29

    就整个现代文学研究来说,像胡风这样复杂的文学现象,不止一个。胡风研究该怎样进入?如何进入?关于胡风所处的各种事件的各个时代,我们又从何了解?怎样克服个人经验的缺乏...

  • 鲁迅与王韬

    2017-10-29

    近代改良派思想先驱、著名政论家、学者、作家王韬,主要是以小说作家的身份出现在鲁迅著述中的。因此,就王韬社会角色、社会承担和社会贡献的多样性而言,鲁迅与王韬的联系相...

  • 历史记忆与解殖叙事——重回梅娘作品版本的历史现场

    2017-10-29

    一 “殖民化”的历史记忆和重新书写“身份” 梅娘是伪满洲国和华北沦陷区两栖女作家,1942年之前主要生活在满洲和日本。梅娘文学创作崛起于满洲,成熟于北平。1942年留学日本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