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胡适手稿,不仅可以欣赏胡适的书法,更可以从中发现与现行文本不同的声音,建构胡适作品的“前文本”,甚至可能改变或部分改变对胡适的既有评价,意义非同一般。 1939年4月...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果公布又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关注文学的热潮,关于获奖作家和作品的评介、关于茅盾文学奖评选等话题或文章占据了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并频繁出现在网络...
由孔子和孟子等先秦儒家开创和奠基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复古开新的源泉与核心。所谓孔孟的世界,并不仅仅指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孔子和孟...
■编者的话 与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题材文学、艺术作品相比,目前我国的抗日题材文艺作品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就像李俊虎在本文中所说,这类题材作品目前还“存在未曾涉及的...
1957年《林海雪原》初版,关于创作缘起和艺术虚构等问题,不断复述与改写。在20世纪50年代末最早一批创作谈中,《林海雪原》落笔的感情基调是“纪念”。曲波动情地讲到1955年2月春...
郭沫若(中)为《塞上风云》摄制组送行 郭沫若创办的《救亡日报》第一期 郭沫若为爱国戏剧《保卫卢沟桥》题字 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乔装回到祖国,积极投身抗战大业。...
经典作家之 曲 波 回顾中国当代小说史,能在“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和新时期以后都能成为热点的,还真不多。“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中,似乎只有那个“林”——《林海雪...
对话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贾平凹(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白 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 平(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评论家) 段建...
■编者的话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抗战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便成为了中国文学艺术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门类。几十年来,社会背景和思潮的变迁使得这一题材的作品在思想内涵、艺术形...
艾青与聂鲁达、西特梅克一同被誉为“20世纪三大人民诗人”,而艾青的重要诗歌作品,正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时期完成的。由艾青之子艾丹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我爱这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