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学研究乃至整个人文学术研究正面临着重要转变,或者说正处在历史的变局中。最近30年,学术发展狂飙猛进。首先是研究队伍日益扩大。据说,仅古代文学研究从业者目前就...
“选学”肇始,或释“音”,或释“音义”,唐李善及五臣的《文选注》,奠定注释学基业。其后,《文选》研究又有词章、广续、雠校、评论诸学,这些文献研究与整理,都是对“选...
吴汝纶生值晚清,在时局动荡之际,携其天纵之才及超迈卓识,相继入曾国藩、李鸿章之幕府,成为深受曾、李器重的幕府学人,审视中西之间,出入政治、学术之两端。吴氏好学深思...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叙事(八) 抗战题材小说的新突破 □贺绍俊 ■编者的话 一直以来,中国的抗战题材小说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作家能否在面对这样的宏大历史...
在众多汉文典籍中,形成于先秦时期的 《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与《老子》、《墨子》、《论语》、《庄子》、《孟子》、《荀子》、《楚辞》等诸子...
十年前初读《沈从文全集》的时候,就注意到沈虎雏编《沈从文著作中文总书目》附有《附录:有待证实的书》。其中第5种是“《一个舞女的通信》(小说)”,写到“约1928下半年至...
上世纪50年代,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以及民主改革,历史性的变革让雪域大地万象更新。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轨。与此同时,西藏当代文学在党和人民...
叶嘉莹诵读宗志黄散曲《南吕·一枝花》 资料图片 1943年,叶嘉莹(二排右一)和辅仁大学同学与老师顾随(前排坐者)合影 叶嘉莹保存的宗志黄散曲《钟馗捉鬼》剪报 叶嘉莹保存的宗...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笔者此文拟专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抗战文艺活动作些考察。中国的全面抗战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为标志,而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
守望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乡愁” ——甘肃特有民族散文创作与文化乡愁的书写 “文化乡愁”是一个带着淡淡忧伤意味的词汇,它是作家对乡土文化进行思索的艺术化结果。这正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