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红黑》、《人间》是丁玲、胡也频、沈从文三人与上个世纪20年代末上海商业化的出版界较量的产物,其停刊的原因,除力量的悬殊外,也因丁玲、胡也频与沈从文之间...
内容提要:自新时期文学以来,“文革”一直是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检阅三十多年来“文革”小说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中的“文革”记忆经历了三次显著的变化...
马烽人生的第一次政治危机 1978年5月,《文艺报》筹备复刊,被逐出京门流落二十年的唐达成,迎来了命运的转机。为调回北京,我陪同唐达成求告到马烽门上。正是从两人的这次交谈...
内容提要:所谓“文革小说”本文中是对“文革”时期创作、出版的一批长篇小说的特指,它们作为“文革”时期特殊政治语境的产物,其生成机制和表现方式完全被《纪要》等“极左...
一 把一个作家的所有作品罗列在一起,并企图从中找出某种共性,也许难免要冒把作品当成作家个人的注解的危险。在解读杨绛的时候,这种危险依然存在,但显然并不十分重要。 杨...
内容提要: “老生代”散文是新时期散文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之一,而“文革”记忆是“老生代”散文多有涉及的内容。在对这一内容的表述上,“老生代”散文家选取了两种不同的叙事...
【内容提要】曾有学者认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失去创作个性的产物。本文从不久前公开发表的丁玲一篇佚文入手,联系该长篇小说创作与出版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对其体现的...
内容提要: 杨绛的《干校六记》和陈白尘的《云梦断忆》在新时期以来关于干校的写作中是成就最高的两部作品,堪称“干校文学”的双璧。两部文本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对往事的选择性...
一 1964年秋到1965年底,赵树理对《十里店》作了4次修改,并由晋东南地区上党梆子剧团两次到省里作了汇报演出。结果受到了有关领导的批评,说他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写得“太黑暗”了...
1979年春,离开文坛25年的丁玲终于被摘掉了“右派”帽子,回到了北京。当时,我正在北大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史。出于教学需要,也出于对这位命运多舛的老作家的同情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