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周昌义: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

    2017-11-10

    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的关系,是一个颇具现实深长意味的话题。“五四”新文学运动能够健康运作,向前发展,便与茅盾卓越的“五四”文学理论建树休戚相关。在“...

  • 王国柱:茅盾散文的“个人笔调”

    2017-11-10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茅盾的散文是具有独特的风格的。他没有鲁迅的泼辣,冰心的典雅,也没有周作人的洒脱,林语堂的幽默。茅盾自己认为:“‘个人笔调’是有的,而且大概不能...

  • 杨扬:南移与北归——20世纪中国文学今古之变的历史图像

    2017-11-10

    20世纪中国文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古今之变、传统现代之变。这种巨大的历史变迁,从中国文学史的空间布局看,经历了南移与北归的坎坷历程。所谓南移,是指20世纪前50年,以上海...

  • 魏福惠: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演进

    2017-11-10

    茅盾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又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批评家。他的文学生涯,是从文学理论批评开始的。从1920年1月他以“佩韦”笔名,在《东方杂志》上发...

  • 阎愈新:再谈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兼答丁尔纲教授的商榷

    2017-11-10

    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是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献,六十年来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茅公生前多次答复有关询问,因事隔多年,记忆有所出入,语多猜测,在所难免。各种鲁迅、茅盾的传...

  • 邱文治:茅盾小说创作中的矛盾

    2017-11-10

    茅盾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时代性和社会化。所谓“时代性”,即要求文学作品选取重大题材,表现历史潮流的方向,并给人以鼓舞力量。所谓“社会化”,即不满足于能反映一般生活真实...

  • 王中忱:重读茅盾的《子夜》

    2017-11-10

    本文所要讨论的《子夜》,是茅盾(1896—1981)于1931年至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 。写作期间,作者曾将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四章交给《小说月报》、《文学月报》等杂 志发表,全书由开...

  • 曹万生:茅盾在当下中国的意义

    2017-11-10

    一 作为作家的茅盾,其小说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中国现代社会的资本家形象系列。 茅盾小说资本家形象系列的悲剧意义在于,资本家是中国现代社会新生的生产力代表,它在半封建半...

  • 王嘉良:论“茅盾传统”及其对中国新文学的范式意义

    2017-11-10

    作为一代新文学大师,茅盾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早已为学界公认的。 至少在80年代中、后期,茅盾还同鲁迅一样作为中国新文学的一面光辉旗帜被文学史家和文 学研...

  • 朱德发:试论茅盾文学思想的新旧认知结构

    2017-11-10

    一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人们习惯于用新与旧认知结构去考察和解释现代中国文学的作家作品、流派思潮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甚至以新旧认知结构为分析框架去梳理并建构各种形态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