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徐山皕: “只馀未死一悲歌”——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的管见

    2017-11-10

    陈寅恪先生是我所景仰的前辈大师。记得在年轻的时候,因病休学在家,不愿让时间空过,便大量阅读书籍。当时对历史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唐代的历史。一位在大学工作的朋友为我提...

  • 黄开发:周作人研究史料工作的成就与问题

    2017-11-10

    周作人研究的史料工作全面地开展,是1980年以后的事情了。在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前沿学科,在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运动中发挥了独到而深刻的作用。人们...

  • 何怀宏:活下去,但是要记住——莫言作品中的乡土历史与生命记忆

    2017-11-10

    内容提要 :莫言笔下的乡土历史分成三种:一是其亲历的历史;二是亲闻的历史;三是传闻的历史。作者写作的最大优势和最精彩部分还是集中在他亲闻和亲历的历史时段,这主要是下...

  • 刘洪涛:徐志摩剑桥交游考

    2017-11-10

    现代中国诗人徐志摩是一个喜欢交际,而且善于交际的人。在剑桥大学留学的前后约一年半时间里,他与英国知识界高层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相关资料的研究表明,徐志摩的交往主要是...

  • 沈卫威:《大公报文学副刊》与新文学姻缘

    2017-11-10

    主编吴宓的积极参与 《大公报》是由英敛之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办的,中间曾短期停刊。1926年9月1日,由吴鼎昌、胡霖(政之)、张季鸾等接办。 据《吴宓日记》所示,1927年12月...

  • 许子东:寻根文学中的贾平凹和阿城

    2017-11-10

    1985年前后出现的“寻根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有着很特殊的转折意义。因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后(或者说是在1942年后),中国作家逐渐丧失了用自己的文学干预社会政治的权...

  • 王伟:徐志摩论

    2017-11-10

    徐志摩是我国二十年代诗坛上十分活跃的一位诗人,同时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诗人,文学史家对他评价历来不一,毁誉参半,其实他是一个思想敏锐而又才华横溢的诗人,正如著名作家...

  • 沈卫威:《大公报文学副刊》与新文学姻缘

    2017-11-10

    主编吴宓的积极参与 《大公报》是由英敛之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办的,中间曾短期停刊。1926年9月1日,由吴鼎昌、胡霖(政之)、张季鸾等接办。 据《吴宓日记》所示,1927年12月...

  • 李军:《荷塘月色》:唯美——颓废主义的文本

    2017-11-10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作为一篇写景的美文,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 烙印,然而它仅仅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吗?它和当时作者的思想有什么关系?和作者当时的 世界观与人生...

  • 张文荣:公正的“诗魂”与“诗评”的公正——徐志摩其人其诗新辩

    2017-11-10

    徐志摩这样一位复杂而特殊的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短暂而又纷繁的历史瞬间,能以其诗的魅力留下不可磨灭的屐痕,不能不说是个难解之谜。 长期以来,我们对徐志摩的考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