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王安忆:改编《金锁记》

    2017-11-10

    我觉得很奇怪,从张爱玲去世开始的热潮来看,她的话题已有十年了。这么多年来“张爱玲”这个话题从来没有衰弱过,并且越来越红。昨天我在宿舍里看到一大堆论文,觉得有一些论...

  • 陈子善:关于“素描”的素描

    2017-11-10

    素描,本是一个美术名词,按《辞海》的解释,有两层意义,一是“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水平较高的素描画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二是“绘画术语。造...

  • 魏华莹:《废都》与西安

    2017-11-10

    《废都》是贾平凹第一部关于城市的长篇小说,作者太希望将自己对西安这座城的感受尽可能多地融入其中,于是形成这样一部庞大而驳杂的作品。他定是做了许多考证,才写出如是繁...

  • 妥佳宁:作为《子夜》“左翼”创作视野的黄色工会

    2017-11-10

    《子夜》自诞生以来,就被认为是左翼文学的代表成就,甚至被鲁迅与瞿秋白评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①。可1949年以后茅盾却反复评价这部备受肯定的代表作是“...

  • 陈子善:无为有初有还无——读《小团圆》札记

    2017-11-10

    近日,张爱玲晚年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出版引发热读,除了小说本身,很多人把小说中的“人物对照”作为该书的最大兴趣点。为此,本报《书评周刊》4月11日刊出了“《小团圆》...

  • 南帆:“水”与《老生》的叙事学

    2017-11-10

    《老生》的“后记”之中,贾平凹给出了这个书名的三种解释:或是指一个人的一生太长了,或是仅仅借用了戏曲之中的一个角色名称,或是“老生常谈”。我感兴趣的是第三种解释:...

  • 武新军:“社会主义新人”大讨论与新时期文学

    2017-11-10

    “社会主义新人”曾经是革命时代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左翼文学兴起的过程中,曾有无数的批评家激情满怀地呼唤“社会主义新人”的诞生;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

  • 陈子善:《小团圆》的前世今生

    2017-11-10

    《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最重要的一部力作。 张爱玲为什么要写《小团圆》?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绝非一些论者所断言的是为了回应胡兰成的《今生今世》那么简单…… 一 整整三...

  • 陈子善:老舍《离婚》

    2017-11-10

    《离婚》是老舍继《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大明湖》(原定《小说月报》连载,因上海“一二八”战火而焚毁)和《猫城记》之后的第七部长篇小说...

  • 刘锡诚:1982:围绕“十六年”的一场大辩论

    2017-11-10

    原来是半月刊的《文艺报》,自1982年起改为月刊。自1981年评《苦恋》以来,在一些基本的文艺观点以及对文艺形势的估价上,《时代的报告》与《文艺报》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代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