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中期,上海。图景1:《新中国报社》。被邀出席女作家聚谈会的近十名 女作家们,沐浴在春阳里,品茗、论文。其间,张爱玲、苏青尤领风骚,两人互为青睐 ,很是相谐。...
回望张爱玲研究5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40年代上海一些作家、文人对其人其作的分析和评价;第二个阶段,建国后至80年代初海外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第三个阶段...
我指导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王羽,今年年初幸运地“与张爱玲不期而遇”,发现了张爱玲佚文《天地人》。这是继2005年李楠博士发现张爱玲佚文《郁金香》之...
《识小录》,唐弢著,12.2×17cm开本,平装,1947年12月上海出版公司初版。我很喜欢此书的装帧,封面仿汉石刻画像图案古朴典雅,书名“识小录”三字隶书圆润遒劲,不知出自哪位书家...
2001年7月,盛夏时节,我从波士顿飞到洛杉矶。我是应美国南加州大学东亚系主任张错教授之请去作短暂访问的,在该系有一场小范围的学术演讲。但我此行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私人目...
一 引论:张爱玲小说与女性亚文化群体 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家如何能够忠于她的生活、历史、文化现实以及她自身的性别特质。在这方面,张爱玲很少加以伪装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张爱玲在中国内地几乎已经被遗忘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对张爱玲的过分推崇,这个名字才又被人瞩目。如...
余斌在《张爱玲传》中写道:“《传奇》中姚先生的家、川嫦的房间等等,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单个地看,并没有什么超出特定地点、场所的意义,然而他们与《倾城之恋》中的白...
一 引论:张爱玲小说与女性亚文化群体 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家如何能够忠于她的生活、历史、文化现实以及她自身的性别特质。在这方面,张爱玲很少加以伪装或...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些重要的年份是不能忘记的。譬如,1921年,郭沫若的《女神》和郁达夫的《沉沦》问世;1923年,鲁迅的《呐喊》问世;1933年,茅盾的《子夜》问世;19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