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炜先生建议我们讨论近年当代文学研究的变化(转向)。因为工作的关系,对近年 来当代文学的论著读过不少,但如果要对“变化”做出有根据的归纳,并无把握,只能 就有限的了解...
1 一天,我与几位诗人朋友在一处酒家吃饭,吃到一半时,忽听得外间人声喧哗,有人出去探看后,回来通报说:“是他们那边的人。”在另一个场合,有人问我:“你是哪一派的?”...
在当今众多的汉语写作者当中,莫言的“声音”是独特的。他既不同于王朔的那种“胡同串子”式的京腔,又不同于苏童、叶兆言等人的那种清雅柔曼的江南话,也不像马原那样一副硬...
一 郁达夫在其创作后期逐步转向现实主义是非常自觉的。他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仅仅把写作的东西令人厌倦地旧调重弹,仅限于运用单一的艺术方法处理同一性质的素材,那必然会导致...
一:为什么是七十年代后写作? 叶开:张闳,你好!这次我约你来,是想谈谈关于“七十年代后写作”一些问题。(张 闳:哈,难道还有“七十年代前写作”?叶开:如果可能,下次我们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1939年)后,大后方(云贵川等地)相对稳定,各项文化事业略有恢复,文艺创作也渐渐有了一点新的机运。在散文创作领域,学者散文最为惹人注目。战...
1996年是郁达夫诞生100周年,在这百年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倍加怀念这位为中国新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作家、诗人兼爱国主义战士。可是,历史也曾经给过他不够公正的待遇,这在半个多...
引论 钱锺书(1910-1998)是20世纪中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出身世代书香之家,后来求学于国内外的一流学府。他从抗日战争(1937-1945)初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写出了他大部分的散...
世纪末论郁达夫,似乎预示着一种特有的冥契——语境和论题的和谐化一,虽然这中间相隔了整整一个世纪。“世纪末”与郁达夫那种近乎如影随形的关系,使我们感受和阅读二十世纪...
郁达夫和郑振铎的交往开始于郑发表郁的作品而郁却对郑有误会 郁达夫在1921年7月30日为自己的第一本书、也是新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写的《自序》中说:“《银灰色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