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成熟作家的创作,像米酒酿造,经过一个发酵过程,那些坚硬的米粒,就变成了醇厚的浓浆。虽然其中仍不免有些微的浮渣,但却不影响酒浆的澄澈透明、清冽甘甜。我读方方新...
受访者 :盛可以 访问者 :严彬 受访时间 :2014/4/26 盛可以,70后,湖南益阳人。1994年定居深圳。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北妹》、《水乳》、《道德颂》、《死亡赋格》等六部长篇...
摘要 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本主体。因此,对中国农民的认识实际上就体现了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潮批判了农民性中蒙昧、麻木...
我收藏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瑶先后于1976年11月4日、11月11日两次给中共北京市委宣传组(即宣传部)曹子西先生的两封信,在此之前未曾发表过。这两封信颇具历史意义,其中涉及的内...
杨宗翰:台湾佛光大学文学系博士候选人;玄奘大学中文系兼任讲师 一 “余光中”这三个字,代表着稳定一致的答案,还是更多的困惑与追问? 身为写作者的余光中,三十年前在《守...
【专题名称】外国文学研究 【专 题 号】J4 【复印期号】2007年11期 【原文出处】《上海文化》2007年4期第36~45页 【作者简介】樊星,武汉大学文学院。 【内容提要】 《洛丽塔》是一部...
文学常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系。一个民族的文学常常可以体现出这个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象。以这样的眼光看当代中国的文学,也可以看出当代中国人的...
【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专 题 号】J3 【复印期号】2003年09期 【原文出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01期第112~118页 【英文标题】Changes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温按:最近我接连写了3篇关于莫言的评论(其中一篇是和叶诚生合作的),但愿不会被看作“凑热闹”。其实我是力求对莫言创作的得失都有所领悟分析,不是一味捧场,也不是刻意贬...
一 建构台湾诗史∕文学史——不可讳言,这类意图或书写行动蕴含着对“中国性”复杂的迎∕拒情感。[1]就算明知此一“中国性”不过是种文化想象∕幻象(cultural imagination∕phant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