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金岱:九十年代文学的消解之潮

    2017-11-10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想,不能说是与外界隔离的,事实上它对国际文学与文化思想吸纳很多,但却鲜有释放,并未形成内外双向交流,所以,从某一意义说,它仍有它自行其是的逻辑,...

  • 张闳:莫言:中国经验的杰出表现者

    2017-11-10

    莫言的写作,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传达了古老中国的内在精神和声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那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改变了20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文化的格...

  • 金岱:文学作为生存本体的言说——百年来中国文学的描述、反思及其前路之一

    2017-11-10

    文学作为启蒙呐喊、政治宣传与非意义逃亡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主潮上来说,我以为是经历了启蒙呐喊、政治宣传与非意义逃亡的这样一个三部曲。 从辛亥革命前后、新文化运动,...

  • 宋石男:沉默者的胜利

    2017-11-10

    关于文学的理想主义,莫言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 2012年10月11日19点,中国...

  • 张柠: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

    2017-11-10

    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到莫言的《欢乐》《粮食》《天堂蒜薹之歌》等...

  • 青袖:《再别康桥》的《诗经》意蕴

    2017-11-10

    前记 阅读《再别康桥》一诗,如果只是停留在亮丽音色的欣赏,以及那份离别时淡淡的感伤,还只是领略了皮毛,它更应该从心灵上进行悟证。当然,心灵的悟证不是凭空而悟,还要建...

  • 叶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意义

    2017-11-10

    莫言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把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隐秘在胶东平原边缘的丘陵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微地,扩展为世界性的中心舞台。 要怎样理解一个中国人渴望了很久,又突...

  • 余三定:农民典型形象塑造与百年农村变迁描写——评陶少鸿长篇小说《大地芬

    2017-11-10

    摘要:陶少鸿长篇小说《大地芬芳》的主人公陶秉坤是一位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他是勇敢的土地开垦者、勤劳的土地耕耘者、执着的土地守卫者。作品同时生动地描...

  • 老愚:知识界的沉默之夜

    2017-11-10

    用汉语写作的中国作家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十二年前的事情了,一桩好事被官方刻意噤声,以巨著《灵山》《一个人的圣经》蜚声世界文坛的高行健,在自己的祖国被决绝地幽闭了。在...

  • 青袖:徐志摩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试析徐志摩诗化散文的审美特

    2017-11-10

    一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曾有四次思想解放时期,分别对应着先秦、魏晋、晚明、五四,那么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的徐志摩,就其作品所呈现的异彩纷呈而言,在气质上对应的是先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