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的思想界、文化界、文学界,张承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存在,本文旨在对张承志的精神价值取向提供自己的批判性的反思与评价,以贡献於大家。 一 对世俗生活的极端...
柄谷行人表示,"福柯说'文学'的成立在西洋不过是19世纪后期的事情。'文学'的规范化则大概与民族国家的确立相关联,这种规范性是对18世纪英国小说所显示的那种多样性的一种压抑...
摘要:本文梳理并探讨苏雪林《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中以性别视角为出发点的国族文学观念,着重关注其对以鲁迅、郁达夫为代表的男性作家的国族构建之批评,和提倡以冰心、丁玲...
去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约我把八十多万字大部头的《四世同堂》缩减成一个精华本,为的是便于普及。这是件积德修好的事,我没怎么犹豫就应承了下来。这个决定也有我个人的偏爱在...
考察当下的文学创作,作家关注的对象或焦点,正在从乡村逐渐向都市转移。这个结构性的变化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空间的挪移,也并非是作家对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追踪性的文学"报道...
一、道家精神与19世纪英国浪漫派的殊途同归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是互补的。如果说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弹奏的庄严的主调,那么,道...
昌耀毫无疑义是二十世纪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当之无愧地赢得同时代诗人的由衷赞扬:“所谓昌耀,就是当今中国行吟在青海高原上的屈原。”①“他是用汉语写作最好的诗人之一...
志摩情事,世人皆知。然而种种传记,不是堆砌史迹,索然无趣,就是捕风捉影,人云亦云。更有一种风月笔墨,涉及淫滥,曲解诗人心性,致失其真。今思其生平,追其缘起缘灭,转...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文化生态中,旧体诗词的地位是尴尬的。虽然领袖的诗词已经使“卜算子”“菩萨蛮”这类连专家都难说清含义的字眼广泛地传播于工农大众之口,...
(本文根据米鹤都新著《心路——透视共和国同龄人》有关章节改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难以评估的评估 知识青年的返城风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是相交织的,可以说前者敲响了后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