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晚唐至明初汉语比况助词句法特点的发展演变

    2017-11-16

    摘要: 从晚唐五代到元末明初,近代汉语的比况助词渐渐形成体系并开始广泛应用,而其一系列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印记在三个时期的三部经典著作《祖堂集》《元刊杂剧三十种》《水浒...

  • 从‘往’义动词到远指代词——上古汉语指示词“之”的来源

    2017-11-16

    摘要: 上古汉语的“之”既可以作为‘往’义动词,也可以用作指示代词,两种用法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考察显示,甲骨文中的“之”经历了“‘往’义动词 过去的(时间) 远指代词”这一...

  • 从尝试到经历———“尝”的语法化及其类型学意义

    2017-11-16

    “尝”是汉语史上常用的表示经历体意义的副词。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尝”的试着义与经历义的语义联系,重点分析经历体的典型特征与试着义的关系,探讨“尝”的经...

  •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形态”现象及相关思考

    2017-11-16

    作者简介: 姚振武(1954-),男,江西南昌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北京100732)。 内容提要: 上古汉语中,繁复的第一人称代词“格位”系统似...

  • 边界移动与语法化

    2017-11-16

    摘 要: 语法化是一种语言演变现象,无论其发生于哪个语言层面、无论其发生是历时的还是共时的、其发生机制呈现什么形态,都涉及人类的一个基本认知特征———结构边界移动。形式...

  • 对语气词“那”中古用例的语文学讨论

    2017-11-16

    摘要: 为了证明语气词“那”在中古已经产生,学术界近二十年陆续找出一些新的用例。利用语文学的方法考察这些用例,发现绝大多数都不能成立。这些“那”有的是错字,有的是语气词...

  • 副词“颇”的来源及其发展

    2017-11-16

    摘 要: 本文以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借鉴当代的“语法化”理论和“主观化”理论,对副词“颇”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主要结论如下:(1)范围副词来源于形容词“颇”,大...

  • 从梵汉对勘看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的形成

    2017-11-16

    摘要: “所有”的全称量化用法在东汉已经出现。从梵汉对勘可知,全称统指用法“所有”来源于可以提取宾语的关系从句标记“所”与动词“有”,与梵文原典中的 yāvat 量化关系从句有...

  • “之”的衰落及其对句法的影响

    2017-11-16

    摘 要: “之”是上古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词。作为人称代词和助词的“之”在中古急剧衰落,给汉语的句法演变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中古汉语中产生或大量出现的一系列重要句法现象...

  • 系词的语法化过程与趋势

    2017-11-16

    摘 要: 本文以汉语“是”为例,通过跨语言对比,详细考察了系词的语法化路径。研究发现,相应语法化过程由形容词性用法开始,经过动词、代词等用法过渡到语义为空但功能却更为专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