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历史语言学 >

晚唐至明初汉语比况助词句法特点的发展演变


    摘 要:从晚唐五代到元末明初,近代汉语的比况助词渐渐形成体系并开始广泛应用,而其一系列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印记在三个时期的三部经典著作《祖堂集》《元刊杂剧三十种》《水浒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其整体趋势而言,比况助词由10 世纪的“一般”“相似”“样”三种拓展到了14 世纪的“一般”“般”“也似”“相似”“似”“样”“来”“价”八种,其时比况结构句式也已确立,可以归纳为“(比拟动词+)体词/ 谓词性词语+ 比况助词”形式,而其中的体词/ 谓词性词组其构成成分也十分丰富多样。这些都证明了比况助词体系在近代汉语时期经过了一个逐渐丰满并在语言表达中独当一面的历程。
    关键词:比况助词;句法特点;发展演变;近代汉语
    作者简介:王华(1981— ),女,江苏泰州人,泰州学院人文学院讲师,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近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晚唐五代至宋时期的助词发展演变”(项目编号:2013SJD74003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