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界对你的认识多数是通过两个渠,一是诗歌创作,另一个就是白夜酒吧。当初怎么会有开酒吧的想法? 翟:当时我已经不想去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我想做一个事情,在经济和...
内容提要: “沉默鲁迅”是指1909年至1917年的鲁迅。笔者以鲁迅日记、《呐喊》、《彷徨》为主要对象集中探讨了“沉默鲁迅”遭遇虚无、沉潜虚无的精神危机。笔者认为归国之后鲁迅...
内容提要:1960年代,在激进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下,“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小说模式逐渐成型。在规约的限定下,小说创作依然存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作用的因素,经历着一个类似知识...
内容提要:关于鲁迅“向左转”问题,传统的鲁迅解释框架,无论是左翼论,还是启蒙论,皆遮蔽了诸多认知视野,同时也把鲁迅的一次历史选择,当作终极选择。本文则排除左翼论和...
1936-1940年我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读书期间,曾选读吴宓教授的《欧洲文学史》课程,是他的及门弟子。1947-1949年我在武汉大学教书期间,吴宓教授是我的同事和邻居。我们虽无...
反右斗争扩大化阴影犹在,却出现了建国后小说创作和出版的热潮。小说曲折发展的过程与政治形势的关系错综复杂,并不像当时人所解释的那样:反右斗争的胜利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
本书内地出版时,删掉了第七章“恋爱与政治”。在前言中,作者说道: 《恋爱与政治》一章,本拟删去,因为其中颇似上海小报上的桃色新闻,难免被人斥为无聊的。可是我的本意是...
内容提要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50年代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是颇有争议的部分。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把其中主要作品放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加以考察,阐释其表现形式的特点,形成之原...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文系荣休教授夏志清先生《阿圆回去了--(我们仨)的悲剧》(原载台湾《中国时报》,2003年9月30日《参考消息》转载)一文在评介杨绛先生《我们仨》等作品时,有...
内容提要:文学与政治联姻,是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一个特色,由此产生出一种可名之为“政治化”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态。依据不同的政治内涵,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情状,“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