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基本是在作为一个框架或者说容器的“中国”内部展开的文学,是对这个框架内部的个人或者群体的书写,而此框架本身却并没有成为作家们自觉描写的对象。“中...
中国网络文学创作发展的驱动模式,立足于幻想与现实,并形成内在张力。它以无限丰富的想象力,与波澜壮阔的时代生活紧密关联,并以它为原型、为起点,映照现实、重塑自我,在...
阅读不是为了逃避这个世界,躲避当下,我们可以从书中辨认出自己的模样,而后代也会从中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 说起2017年的德国文坛,就作品而言,似乎是个小年。评论界和读者...
梦想一种奇迹 我们当中有谁不曾在雄心勃勃的日子里梦想一种奇迹:是诗意的散文,充满乐感却没有音节和韵脚;足够柔软又足够刚硬,能适应灵魂的抒情的运动、梦想的起伏和意识的...
坚持文学思维,坚持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整体迈进,坚持各种文学要素系统驱动,以进一步优化我们的网络文学空间。我们对上述认识的描述,显然基于一种积极介入文学生产、传播...
一些时候以来,散文界的确比较浮躁,力作越来越少,发自文学初心的作品亦越来越少,生命的痛彻体验亦越来越少;浮词艳彩比较多,蜻蜓点水比较多,应付交差比较多……这就导致...
生态问题是现代性的后果之一。“生态文学”的出现,与“乡土小说”的出现一样,实际上是现代性冲击传统社会的一种表征。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人的自我膨胀和...
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李白以豪放载入史册,杜甫以深沉名垂千古,白居易则以平易、通俗自成一脉,开创了另一个历史辉煌,李白、杜甫、白居易成为伫立在中国文学史...
唐弢先生曾经在《我的自修生活》(1980)、《我与杂文》(1983)等文章中回忆过自己早年的求学经历。根据唐弢的自述,他于1926年春离开故乡,入读上海华童公学,被录取进预科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