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前是一本近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史,这样的标题我第一次见到。题目称为“当代文学史”的著作很多,但都是从1949年谈起,“当代”比“现代”长,而且越来越长,这个奇怪的命...
一、什么是公意? 我认为“公意说”是《社会契约论》全书的核心。我曾在《谈公意》一文中,将卢梭的公意、众意、私意和黑格尔的普遍、特殊、个体作了比较研究。卢梭在第三卷第...
文学自魏晋南北朝逐渐由自发向自觉状态转化之后,在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文学研究在文化史和学术史上的地位却一直处于文化秩序的边缘,直到...
「内容提要」几位女作家关于“知青运动”长篇回忆录,为后人勾勒出那一段不应忘记的历史。作为“1968”这一标志性年代的经历者与事件的参与者,她们的经历不仅以其共时性呈现历...
「内容提要」当前的“新世纪文学”从两个方面对中国“新文学”实现了超越,一是对文学直接投射“现实”的可能性的反思,并导致了对于文学复杂性的再认识;一是关注现实生活的...
「内容提要」文章以钱钟书刻画“三闾大学”的《围城》,以及鹿桥描写西南联大的《未央歌》为例,讨论抗战中不同类型的大学想像。以杨沫《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在五六十年...
郭沫若在《桌子的跳舞》中认为:“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创造社的主要作家是日本留学生,语丝派的也是一样。”“中国的新文艺深受了日本的洗礼。而日本文坛的毒...
莫言自谓 " 莫 " 言,笔下却是千言万语。不论题材为何,他那滔滔不绝、丰富辗转的辞锋,总是他的注册商标。这大约是小说家自嘲或自许的游戏 了。也因为这千言万语,又引来文学批...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蒋光慈文学文本的叙事分析,解读了蒋光慈关于革命与暴力的政治想象。本文认为,蒋光慈以一种阶级自我预设的道义绝对优越,诉求革命与暴力的正当性,其结...
范伯群:从鲁迅的弃医从文谈到恽铁樵的弃文从医——恽铁樵论 作者:范伯群 时间:2007-1-27 来自: 阅读:12人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 内容提要 ]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