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 王彬彬:毕飞宇小说修辞艺术片论

    2017-11-10

    1996年,毕飞宇在《作家》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引起广泛注意,收获了如潮的好评。于是,作为小说家的毕飞宇广为人知,《哺乳期的女人》也被视作是毕飞宇的“...

  • 丁帆等:晚生代:“集体失明”的“性状态”与可疑话语的寻证人

    2017-11-10

    1.“晚生代”命名的尴尬 丁:我们先从“晚生代”作家的命名来谈起,这是批评界对一批60年代出生,90年代写作初露头角的小说作者的命名。其实这一命名是缺少理论规范的。 费:也...

  • 王彬彬:如此借古讽今

    2017-11-10

    在95年第2期的《当代作家评论》上,读到一篇题为《历史的限制与现实的选择》的文章。文章是对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进行再评价的。在论及刘心武和他的获奖作品《钟鼓楼》时...

  • 罗维:最后的静女——评《合肥四姊妹》

    2017-11-10

    一 在没有读《合肥四姊妹》之前,我只熟悉作者金安平的夫婿史景迁的作品。史景迁是欧美研究中国史的奇才,他能以优美流畅的文笔,将通过严谨考证的中国历史娓娓道来,读过他的...

  • 董健 丁帆 王彬彬:我们应该怎样重写中国当代文学史

    2017-11-10

    触发我们编写这部《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编》的激情,首先是来自对目前文学史价值观念混乱的不满。同时,我们在教学和科研中,深深地感到因为没有一部好的文学史教材而误人子弟的...

  • 钱理群:鲁迅的当代意义

    2017-11-10

    东方历史评论(以下简称“东”):最近您关于鲁迅在思考什么? 钱理群(以下简称“钱”):近年来我对鲁迅的研究不是太多,更关注的是鲁迅的当代意义,更具体的是在青少年中讲鲁迅,...

  • 陆建德:母亲、女校长、问罪学——关于杨荫榆事件的再思考

    2017-11-10

    1925年二三月,北京女师大的部分学生过了年假,火气消退不少,旨在驱逐校长杨荫榆的学潮差不多就要过去了,用许广平1940年的话来说,造反学生当时已“瘫软下来”,“比在阳光下...

  • 王彬彬: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民粹主义的读书札记

    2017-11-10

    1.民粹主义这个概念 有人把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混为一谈。有人则认为民粹主义是卢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这都是一种误解。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一字之差,可谓差之千里。至于卢...

  • 郭于华:并非所有经历都是人生财富

    2017-11-10

    知道作家胡发云,是从读《如焉@sars.come》开始的,《迷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则是他多年后的又一沉重之作。评论一部小说,本不是社会学研究者的“本职”,但这部书写文革经...

  • 王彬彬:再谈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及其他

    2017-11-10

    《过于聪明……》一文,在《文艺争鸣》1994年第6期刊载后,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所谓反响。不少人说好,也有些人恼怒异常,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当然为此而高兴。恼怒异常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