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网络文学 >

阿彩《飞流之上》:非遗文化和新时代青年的“双向奔赴”

http://www.newdu.com 2025-03-05 网文视界(微信公众号) 王婉波 参加讨论

    

关于作品
    
    简介
    《飞流之上》聚焦中国90后新一代年轻人,讲述他们投身乡村建设,守护国宝匠人,传承非遗文化的励志故事。作品书写了乡村风尚新变化,从多个方面呈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历程,抒写时代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杨素青为首的90后团队,齐聚大山深处的飞流村,他们从自身专业出发,为飞流村的发展献言献策。作为瓷器爱好者、新生代画家、刚上任的村干部,这一群人提出了“匠人之村”的文化概念,并展现出“飞流精神”。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这个深藏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子,变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文化聚集村。
    推荐语
    千年瓷都,隐一桃源。山路九曲,方见其形。《飞流之上》里杨素青、南飞凡、郭梓熙等为代表的90后组成了“飞流精神”团队,他们身上展现着新时代返乡者青春的样貌和蓬勃的活力。从跨越星辰大海,到探索未知奥秘,从科学实验室,到企业研发中心,年轻人才群体已在各个领域开始担当大任、有所作为。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反馈,传承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种子”,在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在中国大地各个角落悄然发生,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其背后90后新时代年轻人的身影,一个个年轻奋发、朝气蓬勃的面孔加入其中,可以说,这是乡村发展的最大“红利”。
    他们提出了“匠人之村”的文化概念,通过互联网和媒体放大发酵,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使这个深藏于大山深处的小村子,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文化聚集村。在中华传承了几千年的瓷器工艺制造领域,正是老一辈手工瓷器匠人的言传身教和“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一代青年人才传授知识、分享经验、淬炼信念,才造就出了新一代年轻、有创意的瓷器制造人才队伍,使之成为中国未来瓷器经济发展最可依赖的力量。或许飞流村的改变并不能作为典型去各地推广,但正因为飞流村的独一无二,才让这座平平无奇的小山村,以另一种受人敬仰、被人期待的方式,享誉全世界。
    延伸阅读一
    关于作者
    阿彩擅长古言,凭借脱俗的艺术情怀,书写家国天下与豪情壮志。笔下的爱情千回万转,荡气回肠,深受读者喜爱。其作品有着丰富坚实的民族文化内核,在宏大叙事与爱恨情仇间实现融合。作为古言顶级大神,迄今为止已创作完成十余部小说,多部作品点击过亿。代表作有《九杀》《孤凰》《凤凰错》《帝医风华》《神医凤轻尘》《神医帝妃》等。
    阿彩在2009年投入网络文学创作。作为一名老书虫,几乎每天都会阅读几万字的网络小说。当出现书荒时,阿彩便开始自己写小说。在十几年的创作过程中,写作成为阿彩日常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即便不在连载期,阿彩也依旧会写上几百字,以保持自己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而为了不断地激发创作灵感,阿彩也会积极阅览书籍,补充和积累大量知识。阿彩擅长创作古言小说,在《飞流之上》之前,阿彩所有的作品都是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在朝堂宫斗、穿越重生等故事背景中展现女性的爱恨情仇与生命轨迹,注重表现女性的独立与自我。其语言精炼、文笔老道,在丰富的故事内容与多样的情节元素助力下,给读者提供了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将读者带入进一段段神秘的历史长河之中。
    《飞流之上》是阿彩的第一部现实题材小说,展现了其作为网络作家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阿彩说,“古今只是外衣,毕竟我拥有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现代灵魂,我其实一直想要创作一本现代背景的小说,只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想写的故事。直到我去景德镇,意外去到了三宝村,知晓了三宝村的故事……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想写的现代故事就是它了。”由此,有了现在的《飞流之上》。
    “无论是古风传奇,还是现代故事,都是灵魂思考的表达。《飞流之上》虽然书写的是一个当代故事,但其主题是非遗传承,非遗传承既是技艺的传承也是精神的传承,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正如我从惯常创作的古代背景小说,到这本现代背景的作品,表达的精神是相通的。”“作为一名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考虑得不仅仅是作品的收益问题,更多也会考虑社会的责任感,考虑作品带给读者的思考与价值。写我们身边的故事、写我们熟悉人文、写我们熟悉的事务,不仅能起到文化传承的效果,亦可以在书中宣传我家乡的人文与景色。我是江西人,《飞流之上》就是以江西景德镇为背景展开的一个故事。”
    十多年的文学写作之路,阿彩的创作风格多变,既关注古言世界中女性的崛起与独立,也注重展现当下时代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承,多角度书写丰富的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精神面貌。在阿彩的创作及多样探索中,我们看到了网络作家的求思与求变。作为网络文学创作群体的一份子,阿彩的用心书写助力着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
    延伸阅读二
    关于类型
    文学是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桥梁。近些年,我国网络文学迅猛发展,其在类型书写、产业布局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已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其中非遗文化书写已成为网络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网站平台、作协等纷纷出台相应鼓励政策,举办主题征文比赛、作品研讨等,以求实现多种跨界与对话形式,焕发传统非遗新生命,以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网络文学新发展。
    网络非遗小说是一种融合了网络文学形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类型文。这类小说以传承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以新颖的叙事方式和文学语言吸引读者。小说情节通常围绕着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例如传统手艺、民俗活动、曲艺和杂技等。故事中的人物可能是承载非遗技艺的传人,通过他们的成长、奋斗,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网络非遗小说常常注重表现不同地域的非遗文化,反映各地传统文化的独特性。通过地域性的刻画,丰富了非遗小说的多样性,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网络非遗小说也旨在通过文学形式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读者对非遗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具有深厚文学内涵的网络非遗小说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反响,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的非遗小说具有较高的互动性,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等方式参与讨论。这种互动性有助于扩大非遗小说的影响范围,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
    《飞流之上》作为一部传承非遗文化的网络小说,作者在创作中需要平衡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需求,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在创作时,作者面临着如何创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作品质量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等挑战。
    作者将非遗文化注入当下现实生活中。南飞凡为了学习更先进的陶瓷技艺,只身南下,来到中华瓷都景德镇,一次意外的户外探索,无意中来到了隐藏在大山深处的飞流村。在这里,他认识了几个同龄的年轻人杨素青、郭梓熙。杨素青虽是90后,但年纪轻轻便已是飞流村的村支书,同时也是三十九位老人的“亲孙孙”。郭梓熙原本是国内极为有名气的90后新生代画家,同样是在巧合之下来到了飞流村。南飞凡从杨素青与郭梓熙对于村中老人异常尊敬的态度上察觉到了不同,在他的了解下,才知道这三十九位老人竟全都是景德镇瓷器厂最早一代的老员工,他们原本都是飞流村的农民,制瓷造瓷养瓷是祖传的本事,因为这些手艺,他们得以进入到瓷器厂内工作。但在退休后,老人们心心念念的还是回到老家飞流村去,哪怕那里早已破败不堪,不适合居住,但也能求得一份落叶归根的心安。三人组成“飞流精神”组合,帮助这些退休老人。在这个过程中,古老的飞流村也发生了惊人的改变。
    “飞流精神”想要真正成为一种可以传承下去的精神,还需要不断努力。在杨素青几人的倡议之下,飞流村的故事在媒体端发酵,可敬可爱的老人们每一位都是活着的知识宝库,是行走的非遗传承人。“飞流精神”终于如其所愿,化为巨大的感召力,影响着许多得知飞流村现状的年轻人从城市中赶来,立志要为飞流村和非遗传承人们做一点事。他们有着稚嫩的面孔,也有着青春的活力;他们组织义演,筹钱为飞流村修起了大食堂;他们各出奇招,帮飞流村修好通往外界的路;他们在网上为飞流村建起了小店,出售极具有当地特色的山野特产;他们更为飞流村建起了一座珍贵的博物馆,让这三十九位掌握了传统制瓷工艺的老工匠,能够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把他们头脑中珍贵的制瓷技艺保存下来。
    飞流村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虹吸效应,一些年岁较长的手艺人陆续来到这里,他们与飞流村的老人们进行技艺上的切磋,文化和艺术的碰撞,诞生了更多的惊世之作。而这些作品的问世,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许多人因此而知道了飞流村,他们非常期待能来到这里,享受这种充满头脑风暴的、灵感不断被激发的奇特氛围。而杨素青为首的90后团队提出了“匠人之村”的文化概念,将飞流村打造成为一个以瓷器技艺为核心元素的文化聚集村。
    文化符号一旦形成,聚拢效应便会逐渐突显。几年后,飞流村已经有了自己的产业开发,山青水美之地,住着一群身怀技艺的老人。而90后团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向老匠人学习宝贵的经验,也在开发着自己身上的无限潜力。正是有了这么一群在本行业深耕一辈子的匠人,才有了瓷器技艺的未来发展;而那一群奋力搏击、筑梦远航的90后年轻人,则是整个国家的希望。
    非遗文化为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启发更多文学创作者关注和挖掘传统文化。这种创作生态的拓展有助于文学类型的多元发展,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非遗小说在丰富文学内容、提升文学审美、实现文学教育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