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世界文坛 > 评论 >

一部艾略特研究的当代力作 ——评蒋洪新《T.S.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

http://www.newdu.com 2023-02-24 文艺报 郭英剑 参加讨论

    关键词:《T.S.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
    
    一位学者的学术生命,与其所研究的学术对象有着同步的共生关系。学者的学术贡献,也是其作为学者的成功之处,就是每当人们提到或想到这位学者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提到或想到其研究的对象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就像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当我们想到杨周翰先生,就会提到他的《欧洲文学史》,想到王佐良先生,就会提到他的诗歌研究与他的《论契合》,想到李赋宁先生,就会提到他的《英语史》。今天,我们这一代学者,随着学科分工更加精细,学术研究更加深入,更多的是对某些作家、某些理论流派做出研究。因此,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今天的学者往往与自己所研究的作家对象构成了一种同生共融的关系。就像蒋洪新教授与他所从事的艾略特研究。
    欧洲科学院院士、现任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的蒋洪新是国际知名学者,30多年来一直从事英国文学研究,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研究分会的会长。近年来,他的英语教育研究引领了我国的英语学科与英语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但我以为,他所从事的艾略特研究,则是他学术生涯中最富思想性也最有独特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如果说艾略特是一座文学宝库,那么蒋洪新教授新近出版的《T.S.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以下简称《艾略特研究》),则为艾略特研究新添了一把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作为诗人、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的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是公认的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现代主义诗歌的核心人物。他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25岁时移居英国,并于1927年加入英国籍。艾略特的代表作品包括《荒原》(1922)、《四个四重奏》(1943)等。1948年,为“表彰他对现代诗歌的杰出、开创性的贡献”,艾略特被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蒋洪新认为,艾略特以其在英美文学中的地位之重要、贡献之突出,成为“永远开采不尽的一座学术宝库”。
    对于艾略特研究,无论是专门针对其文学创作抑或是他的个人生平传记,在国际上均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进入新世纪以来,艾略特研究无论从成果数量还是多样化程度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界,新文献、新范式以及新视角,都重新激发了学界对艾略特的研究兴趣,也促进了一批研究成果的产生。
    2022年,在艾略特的成名作——被誉为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荒原》付梓100周年之前,蒋洪新教授推出了其潜心研究“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的力作《艾略特研究》。该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成功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并于2021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艾略特研究》近30万字篇幅,由绪论、十章以及结语三部分构成,对艾略特的文学思想与创作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也对艾略特之后的诗歌流派,尤其是欧美的后现代诗学做了梳理。在我看来,这部学术著作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里程碑意义。这是首部对艾略特这位20世纪现代派旗帜性诗人和文学批评家的文学思想进行全方位系统研究的著作,从而具有了里程碑意义。
    《艾略特研究》脱离了一般的作家研究,而是重在文学思想研究。对作家的文学思想进行研究,往往能克服对作家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过于碎片化和单一化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人们更加关注作家的文学作品及创作思想。该书从何谓文学思想谈起,兼及文学思想的内涵和生成机理,既厘清相关概念,也扫清核心术语的理解障碍。在进入到对艾略特的文学思想的核心研究之后,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包括文学思想研究与艾略特的独特地位,艾略特的思想历程,传统观与文学思潮的变迁,艾略特与庞德文学思想之比较,以及艾略特文学思想与中国文论的对读等。
    艾略特是复杂而多元的。就其生平而言,他出生并成长于美国,后来入籍英国成为了一名英国作家,此后人们对其作品风格和创作思想更加偏向英国传统还是美国特色的探讨从未停止过。就其创作而言,在他的《荒原》刚刚发表之时,只有他的母亲理解这首诗并看好他的未来,但大多数人不是看不懂就是不接受,即便在学术界也不例外,就连大名鼎鼎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Harald Bloom)也将艾略特排除在他的《西方正典》(The Western Canon)之外。就其所受教育与思想成型过程来说,艾略特在哈佛大学学习的时光对其后来的思想与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此结识了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人文主义者白璧德(Irving Babbitt)等,积极向他们学习,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和哲学观。就其个人的自我认知而言,他将自己概括为“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国国教高教会派”,刻意强调自己的保守主义倾向。正由于此,对艾略特的文学特色和文学思想的把握变得极具挑战性。不容否认,当下众多的文学研究大都有将作家风格与创作思想强行归类的做法,但事实上,作家的创作并非机械般向前推进,而是在融合了诸多影响元素的基础上呈现出一种灵活多维的态势,任何想要对其进行单一概括的尝试,都是对正确认识作家创作的一种误读。
    《艾略特研究》摆脱了国内外艾略特研究当中普遍存在的单一化、程式化的研究模式,创新性地以艾略特的文学思想体系为切入点,并通过与阿诺德、白璧德、庞德等人文学思想的对照式研究,深入阐发了艾略特文学思想的源流、影响和价值。就方法论来说,本书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一种深度结合,不仅从文学本体、哲学、宗教等多个维度对艾略特文学思想的理论特征、内涵、意义等方面进行了透彻深入、辩证客观的解读,还在基于实地与文献考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学术观点,挖掘出了前人未及的史料,并将艾略特与同时代的其他重要作家进行对比,建立起了一种辩证的联系。这对当前的国际艾略特研究来说,可以说是一种拓疆式贡献,具有承前启后的启发价值。
    其次,中国学人立场。人们常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以此强调科学家要注意维护国家利益,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这自然是对的。人们也可以把这里的科学泛化为学术,说学术无国界,但学人有祖国。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单纯从学术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国家身份,并不必然让学者具有其所出生或者所在的国家立场。比如,一个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并非天然会从中国或者中国人的立场出发去从事学术研究,囿于其所受的长期的教育模式、学科的普遍特征、高度的学术训练,其学术研究无论从视角到理论再到方法,可能全都来自国外。这一点,在“外”字头的学科中,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蒋洪新教授在他的学术研究中所持有的鲜明的中国学者立场令人印象深刻。这主要表现在他的思想意识与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以《艾略特研究》中的“艾略特文学思想与中国文论的对读”一章为例,作者将艾略特的文学思想与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学理论进行对照性解读,不仅对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诗歌的语言与建构、文学批评功能与用途、文学与宗教思想作了细致的探究,同时还站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视角,通过与中国古代文论思想的对读,对接新时代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新需求,以期开启外国文学思想研究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其实不仅这一章,整部书中丰富的例证出自于很多经典之作,不仅有《圣经》《神曲》《诗学》等西方名作,同样也有《论语》《易经》《中国思想史》等中国经典之作,这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视野广阔与博学多才,更是作者明晰的中国学人立场的明确体现。正是这样的思想意识与研究方法,才使《艾略特研究》不仅成为一部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学术著作,更成为了一部很好的体现中国学人视角、中国话语和中国立场的学术之作。
    最后,可读性价值。人文学科的著作,特别是文学研究的著作往往容易流于艰涩难懂,缺乏与读者的亲近感,进而缺乏可读性。但在《艾略特研究》中,蒋洪新教授逻辑清晰、文笔流畅,带给读者的是一种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从各个章节的题目,“文学思想研究与艾略特的独特地位”“艾略特的思想历程”“传统观与文学思潮的变迁”“艾略特与庞德文学思想之比较”,到论述本身的语言表述,均深入浅出、简洁明了。正是这种可读性,将读者从作者论述的以点带面,带入到他所构建的自成一体的体系之中,让读者看到了其既客观辩证、又逻辑自洽的学术论证,最终让读者看到的不仅是一部作家研究,也不仅仅是一部文学批评研究,而是一部作家的文学思想史研究。
    蒋洪新的《艾略特研究》对于建构我国本土的文学思想和文学话语权、繁荣文学创作具有借鉴意义;作为一部思想深刻的理论著作,对于建构中国学者国际学术话语,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