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红门》创作:“五爱”,保持联络

http://www.newdu.com 2022-03-24 当代(微信公众号) 蓝石 参加讨论

    关键词:《红门》
    三十年前做生意那会儿,从沈阳到广州,一去,就要在绿皮火车上咣当四十八个小时,还不算中途在北京倒车的时间。路途遥远而漫长。每次出门前,我都在地摊(当时不叫报亭)或火车站买一本杂志,买的最多的是《当代》。厚,经看,故事也好看。坐在火车边座,撕烧鸡喝瓶啤,周围吵杂混乱,这也很“当代”。 2009年《兜比脸干净》出版。《当代长篇小说选刊》转载时,编者按里写:“这是新时期第一部真正为个体户作传的长篇小说。”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很久。因为正是我写作这部小说的初衷。记得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当初我丢下记者职业,专事小说的第一天,就暗下决心,我的第一部长篇一定要写“我们”。如今,这个理想实现了。当时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写个体户的小说,但基本属于无病呻吟,赶时髦。我以为,到此为止,我关于“做生意”的小说该结束了。 前几年,我回沈阳的次数突然多起来(之前有八年时间没回过,没有具体原因),就跟多年不见的做生意的朋友重又续上了联系。现如今,我们能聊的话题不多,毕竟他们还在搞服装,而我现在买衣服连砍价都不会了。喝酒时,出于好奇,我不免打听起当年市场上那些风云人物的下落。听说,他们要么“躺下了”,要么“人没了”。“躺下了”未必是服装搞砸了,而是嫌服装生意来钱太慢,去从事其他不熟悉的行业了。“人没了”大多是指吸毒、赌博,也有一些人是“进去了”。总之,挺凄凉。不免令人唏嘘。简单说,我们那代的“有钱人”在经历过五爱市场从地摊、大棚到大厅三个发展阶段后,剩下的不多了,即便有,也早被社会淘汰了。反倒是老实本分的那些人还在市场里坚守,过着安稳、踏实的小日子。酒桌上的一个朋友说,他前几天去某小区,想找人打听路时,遇到了我们市场曾经的大户(此人我认识),九十年代初就是百万富翁。你猜他在干吗?当清洁工呢。人穿得干干净净,正在往板车上倒腾垃圾桶。日后的写作中,我时常会想起这个场景。《红门》中的“老明”,就是我在这些过往的人里“捋”出来的形象。 有几次,我回沈阳,无意中住在五爱市场旁边的希尔顿。在楼下,我望着“五爱服装批发市场”八个巨型大字,神情恍惚。我想走进去,看看,现在的“五爱”是什么样子。到门前,又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像是里面有一股巨大的推力在阻止我。我坐在马路牙子上抽烟,看身边稀稀拉拉的人进出,很明显,比我做生意那个时代的人流少太多了。世道变了。不变的也不可能变的,是我们的曾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