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小雪: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2021.11.22 小雪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月令二十四候集解》中写“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之所以是小雪,一则是指雪量不大,或是降水不多,或是虽有降水,但因气温还不是特别低,不总是以雪的形式降落。二则是因为此时刚刚入冬,未到天寒地冻的程度,土未冻结,所以即使有降雪往往也很快融化。 在中国的北方,下雪是冬天标志性气候,虽然在下雪之前,人们已经穿上了厚厚的衣服,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但只有见到下雪,才感觉冬天是真的来了;在南方,绝大多数地方进入小雪节气以后,出现气温突然上升的可能性也变得很小了。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虹为彩虹,进入小雪节气,气温持续走低,降水的形式逐渐从雨变为雪了,水雾折射出的虹霓藏在了积雪里,千百种颜色归于洁白,自然也就没有了彩虹。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天为阳地为阴,阳气上升阴气下沉,阴阳不再相交,天地间自然一片死寂。这实际上是古人对气候和生命的一种认识。 三候闭塞成冬 如果说立冬意味着进入了冬天的门槛,那么小雪可以说意味着冬天正式到来了。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难熬得多,天地间不见鸟兽,人们在播种完最后一茬冬小麦之后,也纷纷躲在屋里开始过冬了。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封田,大雪封船。于是,闭塞成冬。 小雪·民俗 小雪的到来不仅仅标志着天气的变化,同时也蕴含着诸多由劳动人民赋予的传统风俗。由于小雪意味着初雪的到来,冬季正式开启,所以小雪前后的民俗活动,也都和过冬有关。
腌寒菜 在古代的冬季,没有今天这样种类丰富的各种食物,也没有良好的食物存储条件。为了在漫长的冬季中有足够的菜、肉食用,先人们发明了腌制食物的方法,将各类蔬菜(主要是白菜、萝卜)或者肉食腌制或者风干,尽可能地延长它们的存储时间,以备过冬时食用。如今,虽然食材已经极大丰富,保存也不再是问题,但这种腌制的习俗还是保存了下来,并成为一些地方的特色美食。比如,在东南沿海的浙江一带,就有在小雪节气中腌菜的习俗,当地人称之为“腌寒菜”。清代文人厉惕斋在《真州竹枝词引》中记述过当时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 腌腊肉 民间相传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传统民俗。小雪节气后,气温骤降,天干物燥,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鱼干,用最简易的方式,收获最质朴的风味,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酿酒 《诗经·国风》有云:“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古时酿酒多在刚入冬的时候,也就是小雪前后。这个时期秋收刚刚结束,先人们手头粮食相对富裕。同时,在古代社会,饮酒除了具有现今这种娱乐的作用之外,很多时候还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属于礼的范畴。而时至岁末,正是各种祭祀活动的高峰期,对酒的需求也就很大。这种初冬酿酒的习俗,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比如浙江安吉地区,人们至今仍然习惯在入冬之后酿酒,当地人称为“过年酒”。浙江平湖一带农历十月上旬酿酒储存,称为“十月白”,也有用白面做酒曲,用白米、泉水酿酒的,称为“三白酒”。浙江长兴地区民俗在小雪当天酿酒,称之为“小雪酒”,据说是因为小雪时节,泉水特别清澈的缘故。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民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暖身心 小雪,人们需迈开双腿,适度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多晒太阳;同时,饮食上注意“温热进补”,羊肉、牛肉、鲢鱼等温补食品是不错选择。一些黑色食物,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枣等,可使人恢复身体热量,抵御寒冷。 小雪·诗词 小雪是属于雪的节气。如果缺少了雪,世间便少了许多诗文和意趣。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小雪的诗词。 《夜泊荆溪》 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其一) 宋·黄庭坚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 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 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量宽。 闻说压沙梨己动,会须鞭马蹋泥看。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