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关于《南方口音》的一些念头

http://www.newdu.com 2021-09-22 收获(微信公众号) 肖江虹 参加讨论

    关键词:肖江虹
    我的一个邻居,姓谢,七十多岁,我叫他谢伯,从重庆到贵阳帮女儿看孩子,烧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做鱼。椒麻鱼、酸菜鱼、红烧鱼,各种鱼,可与贵阳最好的餐馆媲美。每次在楼下遇见我,都会试探性问我:晚上有没有安排,没安排的话我整两个菜喝一杯。
    酒桌上他会讲述他年轻时的丰功伟绩。长得帅,篮球打得好,很多女孩子喜欢他;在县上玻璃厂搞销售,全国各地都去过,几乎天天下馆子。然后看看边上的女儿和两个外孙女,说最享福的就算你们了,有人帮忙看孩子不说,还有最好的厨师给你们做饭。女儿不干了,说我又没求着你来,还不是你自己愿意来的。
    然后父女俩就开始互怼。
    怼到生无可恋,老头喘着粗气拿出手机订了一张高铁票,连夜收拾东西扬长而去。
    但是要不了几天,他又背着大包小包回来了。我就笑他说还是放不下吧!他讪笑着说主要是放不下两个外孙女。
    有一天我请他来家里喝酒,喝多了,老头开始讲述他的种种不容易,远离家乡,远离朋友,远离大碗茶和露天卡拉OK。说到动情处,眼里泛着泪花。
    后来我把这事给我的评论家朋友索良柱说了,他操着纯正的普通话对我说了一句话:悲壮的父辈。
    良柱乡下孩子,贵州师范大学读完本科和硕士,复旦大学念的博士。从上大学那天开始,就只说普通话了,我跟他交往多年,几乎没听他说过方言。我曾经和他探讨过这个问题,他笑笑对我说:你应该写一篇跟普通话有关的小说。
    于是,就有了这篇《南方口音》。
    城市书写一直是我写作上的短板,很多小说在乡下如鱼得水,一旦写进城市就瞎了。我在贵阳生活了快二十年,从来没有真正融入过这座城市。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农贸市场,因为喜欢做饭。花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和市场里一个卖猪肉的中年女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刚开始去她摊位上买肉,总给我划拉最差的部分,还会短斤少两。但我还是咬着牙坚持在她那里买了两年。我相信是我的执着打动了她,直到有一天我去买肉,她给我划拉了一块最好的猪肉装好递给我,说兄弟,这次不要钱,送给你。现在,我去她的摊位买肉,总给我最好的部分。如果今天肉不好,她会远远对我眨巴眼睛,我就点点头转身离去。
    我和城市的关系,跟我和农贸市场大姐的关系相似,处久了,理解了,也信任了,才有书写的冲动。
    我们这代人和城市的融合都如此不易,何况乡村背景和记忆比我们更浓郁的父辈。他们本来以为把子女培养成人送入都市后,自己可以守着故土安享晚年。谁想老了老了还得前仆后继跟着爬进城里。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沉默寡言或者满腹牢骚,却从来没有真正走进内心去阅读过他们。正如小说里的一句话:这不叫发挥余热,叫上辈子欠他们的。
    在写作上,感觉日常是最难把控的,好像什么都能写,又感觉什么都不能写。就像行走在沙滩,放眼望去,全是沙,写一堆沙子当然没意思,除非你蹲下来开始刨,刨很深很深,说不定能发现螃蟹贝壳蛏子什么的。
    扯远了,还是回到我的邻居。这几天我发现他又消失了,就问他外孙女外公呢?外孙女说跟我妈吵架回重庆去了。
    我给他打电话,电话响了好久他都没接。
    我有点担心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