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享读 | 林徽因:人间四月,绝代芳华

http://www.newdu.com 2021-04-13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享读 | 林徽因:人间四月,绝代芳华
    
    她,从人间四月天里走来,最终成长为杰出的诗人、作家。
    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第一个女学生。
    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
    她,是沈从文口中“绝顶聪明的小姐”,胡适眼中的一代才女,梁从诫心中最慈爱的母亲。
    她,是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梁思成宠爱了一生,金岳霖记挂了一生的民国才女。
    她是林徽因。
    在这个最美人间四月天,我们走近林徽因,了解她那些不为人知的努力。
    
    天才少女的成长与求学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关系复杂的书香门第,父亲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等要职。母亲是续弦,没有儿子,没文化,加之性格偏执,所以很不得宠。在父亲另娶后,林徽因与母亲一同被安排在偏僻的后院生活。母亲因此心生怨念,偶尔林徽因去前院与几个弟弟妹妹玩耍,回来都会被母亲奚落挖苦一番。
    林徽因曾说:“我自己的母亲碰巧是个极其无能又爱管闲事的女人,而且她还是天下最没有耐性的人。”鄙薄、怒其不争,与《红楼梦》里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如出一辙。
    身为长女的林徽因自小夹在父亲和两个母亲之间,心理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与痛苦。
    
    天资高的人似乎不会听从命运的摆布,她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而是变得更加坚韧、自强。在她心里总是提着一口气,一定要让自己活出个样儿来。为此她更加刻苦学习,聪慧的林徽因,7岁便能帮家里人写信,8岁就能教弟弟念诗,当她展现出这些惊人的才识之后,父亲终于将目光投到了长女身上,决定把她当男孩一样培养,让她上学。
    
    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她的思想、见地、才能远超那个时代。也正因如此,她才会得到父亲的偏爱,得到更多学习游历的机会。
    
    当被派往伦敦工作时,父亲特意带上林徽因,并叮嘱她:“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见解与能力。”也正是这次游历,给对未来尚且懵懂的林徽因打开了一条大门,从而改变了她一生的轨迹。
    醉心古建一生只顾风雨兼程
    在英国期间,林徽因遇到了对她今后的事业影响重大的一个人,她的房东——一位女建筑师。通过与建筑师的接触,她得知建筑原来还有如此复杂巧妙的结构和难以言传的美。在房东的影响下,她开始慢慢地认识建筑学,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建筑方面的差异。
    于是,她立志一定要为中国建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是林徽因的这一决定,造就了中国两位伟大的建筑师,并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
    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来到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林徽因满心要去学建筑,然而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她只好进了美术系,选修建筑系的全部课程,后来成为建筑系的助理教员。建筑系的一位年轻讲师,日后成为著名建筑师的哈贝森,曾经夸奖林徽因的建筑图作业“无懈可击”,其优秀毋庸多言。
    
    在林徽因短短的一生中,她总是在忙乎,早年忙着求学。学业完成后,她一头扎进建筑事业里,忙得不可开交。
    毕业回国后,林徽因与丈夫一起投身古建筑研究事业。从此开始了他们长达15年的中国古建筑研究生涯。
    研究古建筑,不能闭门造车,要经常外出实地考察。战争年代,一路风餐露宿,体弱多病的林徽因和丈夫在几年时间里,走遍了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完成了1800多处古建筑的考察和测绘,使得云冈石窟、晋祠、广胜寺等,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为世人所知。
    
    不仅如此,在考察的同时,夫妻二人还共同撰写了诸多有关中国古建筑研究的论文,如《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预查记略》等。
    
    对于他们二人携手进行学术研究,建筑史学者郑孝燮有个很好的比喻,说他们像双打选手,配合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他们的儿子梁从诫曾写道:
    

母亲在测量、绘图和系统整理资料方面的基本功不如父亲,但在融汇材料方面却充满了灵感,常会从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那时期,父亲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


    梁思成还有一个更好玩的说法,他说中国古人都说“别人的老婆,自己的文章”,可是对他来说是“自己的老婆,老婆的文章”。这个说法很谦虚,也很幽默,可以看出林徽因对他事业的帮助。
    
    也正是因为有林徽因的配合,梁思成才能编撰完成被誉为“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的奠基之作”的《中国建筑史》,为后世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洒在国徽里的光阴
    1949年9月,已被清华大学聘为建筑学教授的林徽因,作为专家被邀请研究草拟国徽方案。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由梁思成、林徽因主要负责。
    工作开始忙碌起来。林徽因跟设计组的成员一起讨论比较各国的国徽的优点,以及不同国家的国徽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林徽因还找出一些古代的铜镜、玉环等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参考资料,用来启发灵感。
    
    遗憾的是,忙碌了2个多月的一稿主体设计方案没有通过。
    于是夫妻二人继续夜以继日投入第二轮创作。搞设计需要的不仅仅是灵感,还需要良好的体质。为了将构想实现,在这次创作的几个月里,体弱多病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更加废寝忘食,常常不眠不休。不能坐着,林徽因就靠着枕头,在床上摆上小几作画。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躺着歇一会,然后接着画。那么爱美的她,根本顾不得家里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因为地上堆满了各个国家的国徽资料、讨论的草图和设计的图纸。
    
    1950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领的清华大学国徽设计小组终于完成了第二稿设计方案,将金色五星、天安门作为主体图案,选择红、黄两色为国徽的基本色彩。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第二稿的设计方案终于通过了。6月23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第二次会议召开,林徽因作为国徽的设计者被特邀参加。会上,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全体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过了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并设计的国徽图案。当全体代表起立鼓掌时,林徽因用手按着座椅的把手才勉强站了起来,激动得热泪盈眶。
    
    国徽图案设计成功,耗费了林徽因大量的心血。梁从诫回忆说:“为了这个设计,母亲做了很大贡献,在设计过程中,许多新的构想都是她首先提出并勾画成草图的,她也曾多次亲自带着图板,扶病乘车到中南海,向政府领导人汇报,讲解,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说,设计国徽是林徽因晚年最辉煌的创造,她用生命为自己的事业谱写了最华美的乐章。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