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文摘 >

初心 | 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的宝贵经验

http://www.newdu.com 2021-04-07 人民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初心 | 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的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西柏坡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平凡历程中,形成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精神资源。这些精神资源不仅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而且形成一些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具体形态。比如,在革命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建设时期有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时期有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等。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滋养,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抚今思昔,鉴往知来。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特推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与各位书友一同回溯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中国精神。
    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伟大圣地。从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到1949年3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赶赴北平,在这短暂的一年又十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人抒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培育和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西柏坡精神。其内涵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精神;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的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1946年8月6日,雨后的延安杨家岭。毛泽东在所住的窑洞内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谈起国内国际局势时,毛泽东形象地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幽默地解释说,纸老虎是吓唬孩子的。它看起来像可怕的真老虎,但实际上是纸做成的,一受潮就会发软,一阵大雨就会把它淋坏了。
    毛泽东指出,“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撕毁“双十协定”,集结重兵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国共内战全面爆发。面对敌人来势汹汹的进攻,一部分解放区军民产生了悲观情绪和畏惧心理。毛泽东综合分析了国际和国内形势,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彻底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虚弱本质,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树立起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为形成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涵,显示了我党我军的坚定信心和巨大勇气,不仅引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精神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是保障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解决土地问题就是解决农民最切身的利益问题。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布平均分配乡村一切土地,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在各解放区全面展开。土地革命使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将农民从世代的封建压迫下解放了出来。
    
    同时,土地改革也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勇气和革命热情。他们积极投身革命,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携手上前方”的动人事迹。仅三大战役期间,全国支前民工就达到880多万人,是人民解放军投入部队总数的4倍以上。除东北解放区外,各地物资和伤病员的运输全靠民工完成。“前线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战争打到哪里,车轮就推到哪里。”陈毅曾多次说过:“华东战场上的国民党反动派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把他推倒的。”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形成了强大的革命阵营,为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为形成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精神,是对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和加强党的纪律、发扬党内民主等党的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的继承和发展,是西柏坡时期土地改革、群众运动和整党运动的结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精神
    1947年11月12日,经过六个昼夜的激战,晋察冀野战军攻克了解放战争以来的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但是新的问题又摆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城市接管。打下了大城市,守得住守不住?管得了管不了?由于城市接管工作没有及时跟进,石家庄市内刮起了一股哄抢风,一大批军事、工业和生活物资被哄抢一空。刘少奇及时作出指示,“对石家庄要采取建设政策和长期建设的方针,不允许任何破坏”。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拉开了接管大中城市的序幕。在西柏坡的中共中央工委,亲自指导石家庄的城市接管,并总结经验,经中共中央转发各个解放区学习借鉴。
    在西柏坡这段时间内,通过及时总结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城市接管工作体系,使一座座大中城市,顺利回到人民手中。从攻克城市、接收管理、建立政权,到恢复秩序、恢复生产,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在城市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并开展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斗争的新时期,从而凝聚形成了“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精神。
    “两个善于”精神,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精髓,包含着善于学经济、学技术、学管理、学习国内外一切先进经验,在学习中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包含着正确处理矛盾复杂关系,推动事物发展的行为准则。
    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的精神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前往北平建立新中国。车队出发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在去往北平的路上,毛泽东又和大家谈起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毛泽东精通中国历史,非常熟悉历代王朝“始兴终亡”的事实,要求全党认真研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并将其列为延安整风的必读文件,警示全党,要以史为鉴,千万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体悟,对社会现实状况的全面分析,以及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预见到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党内很可能出现骄傲、自满、懈怠、享乐等不良情绪。因此,他郑重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对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经验的反思,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它的提出,既是对如何应对执政后面临风险和挑战的最好保障,又是对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的最好答案。
    在新时代,西柏坡精神以其丰富的内涵,更加凸显出其时代价值。西柏坡精神中的不畏艰难、无惧挑战的气魄,为民务实、关注民生、依靠人民的情怀,善于学习、不懈进取、开拓创新的意识,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作风,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来源: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责编:周凤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