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与深山共灵犀——关于傅菲《深山已晚》

http://www.newdu.com 2020-11-26 《创作评谭》 洪艳 参加讨论

    关键词:傅菲 《深山已晚》
    读傅菲的《深山已晚》,需要让心灵慢下来的智慧。
    全书36个篇什,皆是来自武夷山北部余脉——荣华山中、南浦溪畔等场域的深切体验和思考。36个篇什像是傅菲徜徉在自然中的对话,这对话的对象可能是整个世界,是无数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是我们自己,也可以是深山一泓湖水里的一尾鱼、一棵树,或者是天边的一朵云或云下的一滴雨、草上的一枚露珠……
    我喜欢极了这样的文字,它可以让我心无旁骛地伫立在一扇“窗”前,勇敢地剖析自己、面对这个世界。实际上,要在这熙熙攘攘、纷纷扰扰的现世,达成如此的交流,谈何容易?这不仅仅是艺术之思的问题,还是生命智慧和人生境界的表征。我知道的傅菲,他可以。
    张守仁先生在书的序言《自然的圣徒》中夸赞:“傅菲是个诗人。他诗意地栖居、观察、写作。”的确,傅菲以纯美的语言为阅读《深山已晚》的人,展开了一幅长轴山水画卷,每一个落笔的地方都细腻婉转,美成了空谷中回旋往复的诗。他在《鸟声中醒来》中看到了露珠的凝结之美:“光从天上漏下来,稀稀薄薄。空气湿润,在栏杆在竹杈在树丫在尼龙绳上,不断地凝结露水。……我看见露珠,人便安静下来,我便觉得人世间,没什么事值得自己烦躁的,也更加尊重自己的肉身。很少人会在意一颗露珠,甚至感觉不到露珠的存在。只有露水打湿了额头,打湿了身上的衣物,打湿了裤脚,我们才猛然发觉,露水深重湿人衣,再次归来鬓斑白。露是即将凋谢的水之花。它的凋零似乎在说:浮尘人世,各自珍重。……每一个早晨,鸟声清脆,光线灰白,露水凝结,这样的境界呈现在了我面前。缀满竹竿的露水,我是其中一滴。”他在《露从今夜白》中说露珠的灵动之美:“露水,或许是消失最快的事物之一。蒿草金色的花还在熟睡,蚯蚓还没从穴窟里醒来,美人蕉正裹着一层一层的香气,露水不见了。有的被叶子翻身时抖落,有的被风刮下,有的化为一缕气无声无息地成了空气的一部分。……早晨在路边看到几株芷,花有须一样的毛绒,露珠在上面滚来滚去,风一吹,毛绒花带着露珠,一起飞走了,摇摇晃晃,时高时低,一会儿不见影子了。……露珠从柳树上滑落,有节奏地吧嗒吧嗒。我的额头,手背上,茶桌上,凝结了很多露珠,瑟瑟抖抖,如蝌蚪的唾液一般。”傅菲确实是位诗人,他以一颗诗心行世,是自然最贴心的倾听者与记录者。
    如果说,自然滋养了傅菲的心,润开了他的文字落地成诗,吸引了喜欢他的人不断地追逐他的心迹,他也引领了国内自然文学的一种风向:有情、有趣、有思、有美、有灵。醉心自然的傅菲确是用了一颗灵心去捕捞了人世的精彩。
    在《落日》里,傅菲说人告别此世,乡间有着庄严的“买水”仪式:“买水一般在早晨,或落日前,哭丧的队伍披着白布,唢呐流水一样呜咽,炮仗零星地炸响——即将在地里长睡的人,在人世间,最后一次,和相爱的人相怨的人相会。”这是乡土中国里最纯洁的告别吗?我不得而知。但傅菲在《墓畔》里,在自然的规律中见出了人生死的边界。他际遇到的坟墓,在深山密林子的山腰之处、入口之处:“林里并没有路,断落的树枝横七竖八地挂在各处,落叶铺在地上,走上去软绵绵的,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有时我会在林子里转悠半个下午。空空的林子,树叶飘下来,飘下来,盘旋着,透着稀薄的光。鸟声也盘旋着,一圈圈水波浪一样扩散。每次,我都无意识地在墓前驻足一会儿。它像是一个人的旧居,门庭寥落,荒草杂生,门前栽的树也只留下一个根蔸——曾经的主人被时间的风刮走,如一阵青烟。”世间沉重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傅菲对死亡的比喻,如风一般让人和物轻盈了起来,不畏生与死的千般可能。我真不知道傅菲的胸中藏了怎样的一颗慧心,可以看透如此之多之繁的人间事,把轻的用文字的劲道揉得如此美好,把重的用文字的香气熏染得如此轻盈。他在《荒木寂然腐熟》中分享了深山带给他的惊喜和启悟,他说深山会给人许多意料之外的喜悦——比如遇见30米高的乌桕树上的巨大蜂窝,比如荒谷里惊现的无人寺庙,比如松鼠在林间欢愉地嬉戏,比如开在寒冬悬崖上的野花,比如寻找八月瓜途中遇到的倒地荒木……他说,在一个名叫野鱼鳍的山谷里有许多荒木,荒木自在地生长着,也自在地腐烂成泥:“最好的树,都是老死山中的,寿寝南山。……树死了,但并不意味着消亡。死不是消失,而是一种割裂。割裂过去,也割裂将来。死是一种停顿。荒木以雨水和阳光作为催化剂,进入漫长的腐熟期。这是一个更加惊心动魄的历程,每一个季节,都震动人心。对于腐木来说,这个世界无比荒凉,只剩下分解与被掠夺。对于自然来说,这是生命循环的重要一环。这一切,都让我敬畏。如同身后的世界。”这个深爱着生命和写作,敬重约翰·巴勒斯和自然万物的诗人,我很难想象他得经历什么样的生命体验,才能颐养出这样的胸怀与眼界,才得以让文字落地有声,在自然中生长出根基,以如此的仁厚与轻柔漫入我的心里永不散去。
    傅菲说过,文学是一种生命的信仰。所以他才能如此真诚平和地对待生活当中好的、坏的,欢喜的、悲伤的。他要在人性的混沌处、深邃处、幽闭处、复杂处开掘出一道光吗?是,好像又不是。因为他的文字里有一种如泉的干净和清冽,在不故弄玄虚的讲述中洗练人心。比如,读他的《星星缀满我的脸》,他这样描写星空:“星空是无限小的镜像也是无限大的镜像。无数无限小的镜像组成了无限大的镜像。一滴露水有星空,一面镜子有星空,一个玻璃瓶有星空,一口井有星空,一座湖泊有星空,一片汪洋有星空。我抬起头,亮星点点,星空覆盖了辽阔的大地。……星空暂时保管在我木桶里。我从木桶里舀水上来烧。我听到星星在水壶里拉响了停泊时的汽笛,呜——呜——呜——,我喝下一口茶,星光便流进了我五脏六腑。”傅菲说,星空是他的哲学课。把星空当作哲学课的又何止傅菲呢?一生生活在柯尼斯堡的歌德,说星空的寥廓与深邃值得我们永远仰望与敬畏。在圣雷米的一方小窗里望见星空的凡·高,他以直觉的幻象描画出了人类的心灵图景,而傅菲的文字落在我的心湖,荡起了我对童年回忆的层层涟漪。那时候的我,躺在弥漫着稻香和艾草香的晒谷场苇席上看星星,星星那么亮,心那么透。读他的文字,我能寻到我的来处与终点在何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能算作一种幸福?但我确信的是,我和傅菲想的一样,星光可以洗去我们身上的尘埃,余一颗静心去感受时间的低吟、山野的应和。
    再读他的《云吹风动》才发现,云里藏了海子的诗,藏了王维的诗,藏了洪应明的诗,也藏了傅菲自己的诗。他的与云诗里少了海子的忧伤,少了王维的淡漠,少了洪应明的强忍;多的是他的飘然与谦卑。他说:“云可能是最轻的东西了,它终生被风吹动。风托着它,拽着它,改变它的形状。风让云聚成一团,也让云成流丝。山区多云,也多风。荣华山的上空,盘踞着云,满池塘浮萍似的,让人卑微:人只是池塘里的微生物,荣华山也只是一朵水莲。”他写云,也写雨;写山,也写人。山里四季的云变幻不定,山里的人们却能把四季的云记在心里,按着云的来去聚散在山林大地间耕作,祖祖辈辈,生生不息。云那么轻,却有着最恒久的坚持,它可以把“大地恢复了原始的模样。摧枯拉朽是最彻底的清洗。云有一双魔手,让即将死亡的加速死亡,让无力生存的加速腐烂,让散叶开花的尽快茁壮成长”。傅菲告诉你的也不只是云,还有离家出走的惶惑少年,仰着稚气的脸庞跟你说看云壮胆的心绪——“看了一个晚上的云,云飘来飘去,多自由自在,我都忘记了自己在山上”。傅菲用他的迷途对了自己的胆怯,爱云就是爱自由与从容啊,这少年多像曾经的我们。所以,“云像什么,我们便会想什么。云,是心灵绽放出来的花。云是浮萍,我们是微生物。”傅菲总是这样,写的是绝尘山川河流里的精彩,说的却是人间烟火的繁重。可这凡间沉重的点点滴滴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在山林旷野里,应了雨露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成了傅菲这如诗如画、有情有趣、有灵有肉的文字。
    傅菲在后记《林中遇见约翰·巴勒斯》中坦言:“我承认,我是一个热爱孤独的人,崇尚自然。深山,或许是我最好的归处。尤其自入中年之后,我对深山,对人世,有了更深的认知。热爱深山,不是避世遗立,而是问道自然的法则,尊重生命自然的伦理。”傅菲用自己的文字、行走深山的足迹和轻逸的审美志趣向心中的偶像致敬。他花了两年的时间潜心学习植物学的知识,却谦虚地说自己懂得还太少。他用一双明眸慧耳去观察、聆听鸟的栖居与鸣唱,却说自己热爱孤独。说着约翰·巴勒斯、亨利•戴维•梭罗、约翰•缪尔、特丽•威廉斯、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理查德•梅比的纯粹,却以一颗虔诚的心,用最古朴的方式敬畏、热爱着自然。他看花、看月,听风、听雨,说话、沉吟、深思、行走……他那么地古雅,把深山之中、目之所及的美好,毫不悭吝地分享给了我们。他构筑的山地美学有着荷尔德林“诗意栖居”所主张的天地神人四方游的整体主义意味,绝不是俯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孤零零的个体哀怨,而是在“立象以尽意”的唯美文字中为你我呈现、勾画和解说“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的哲人,有着天人合一的宏观融合的见地。我想傅菲的内心必定是强大而丰盈的,他说:“忠于自然,却不雕刻自然之像;忠于内心,却不失丰富浪漫的想象。于自然而言,最大的人性,是尊重生命,尊重一切生灵的生和死;尊重自然原始的风貌;尊重自然的原则;尊重自然的丰富性、残酷性和仁慈性。”
    是的,孤独是万物的定法,而热爱孤独的人,必定能与深山共灵犀;就算那些暂时迷失在喧嚣中的人,也不过为了排解寂寞而愚钝地错失了方向。只是,这客居“深山”的傅菲,在自然的抚慰与启蒙中,比我们先一步找到了自己,这是多么可赞的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