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连佳鹏:釋甲骨文“璞”(搏)字異體

http://www.newdu.com 2020-10-21 今日语言学 连佳鹏 参加讨论

    甲骨文中有下揭一字:
    A1:《綴彙》465(《合》1034+9103)=《補》23931《合》6980 《合》5828+39938
    A2:《補》6211 《合》18180
    先說一下“A1”的字形。《補》2393兩字上部波折狀的筆畫有所殘缺,《合》拓本不是很清楚,導致許多學者將其誤認為“”形,《合》1034又著錄於《後》下4.1,通過《後》拓本能清晰地看到其上部尚有波折狀的殘畫(《補》2393的拓本也比較清晰),《新甲文編》附錄967號收入兩字時將其波折補全,是十分正確的。“A1”中部兩手所奉之物,過去多認為是“”,但細審可以發現它們其實都作“王”形,即都有中間的一橫。
    對於“A”字,各家的處理方式均有所不同,甚至自身也有牴牾之處。《合·釋文》將《合》1034的字形釋為“弄”,《合》9103隸定為“”,《合》6980照摹原形(中部誤摹作“”),“A2”中的《合》18180照摹原形;《校釋》將《合》1034釋為“”,《合》9103隸定為“”,到了《補》2393中又將兩字照摹原形(中部誤摹作“”),《合》6980照摹原形(中部誤摹作“”),“A2”照摹原形;《綴彙》465釋文將“A1”前兩形釋為“寶”;《文字編》將“A1”“A2”看作一字,編為4162號,與4163號的“璞”字分列;《新甲文編》將“A1”前三形入於附錄967號,並將“A2”與字並為一字,入於附錄968號;漢達文庫則將“A”與字皆釋為“璞”。學者研究意見的分歧,於此可見一斑。
    我們同意漢達文庫的意見,“A”與“”為一字異體,皆應釋為“璞”。戍鼎(《集成》5.2708):“丙午,王賞戍貝廿朋,在闌”,對於最後一字,前人有釋“宗”“”“宔(主)”(或讀為“駐”)等說法,2但釋“宗”、釋“宔”皆與字形不合。謝明文指出,在古文字中,“䇂”或類似从“䇂”的形體,上部的“▽”形部分常常演變作橫畫“一”,3因此認為它與宰鼎(《集成》4.2010)的“”為一字,亦即“宰”字。其說正確可從。《周禮·目錄》:“宰者,官也”,《公羊傳·隱公元年》:“宰者何?官也”,“宰”字从“宀”,應與“官”字一樣,原本都是官署的名稱,後來才用來代指在官署辦公的人員。“在闌宰”的“宰”字用的可能正是其本義,與周王在這裡進行賞賜正好相符。“A2”手中所持之物,與“宰”字下部所从完全一致,亦應是由“䇂”形變來,象手持“䇂”形工具深入山體內部開採璞玉之形,與“”為一字異體。只不過“A2”省掉了意符“玉”和“甾”。古文字偏旁多寡每無定數,在不影響表意的前提下,許多構件都可以省去,如金文的“寶”字,繁者作,从“宀”“玉”“貝”“缶”“”,簡者僅作,从“宀”“缶”(看《新金文編》994—1002頁)。因此“A2”是“”的異體應該沒有什麼疑問,上引《新甲文編》也是如此處理的。
    “A1”所从的“王”形雖與甲骨文“玉”字同形,但並非“玉”字,而是“A2”手中所持之“”中豎向上收縮之後的形體。古文字中的筆畫延伸與收縮與否每無別,甲骨文“戈”或从“戈”的字,除了柲部與鐏部相銜接的寫法之外,還有許多柲部穿透鐏部向下延伸的寫法,例如(《文字編》887—926頁),這種柲部向下延伸與不延伸的寫法經常互見。又如與“”寫法很相近的“玉”字,一般作,又作;“玨”字作,又作;“朋”字作,又作(《文字編》928—929頁)等等,皆可為證。因此,“A1”應該是“A2”的異體,上引《文字編》也是如此處理的。
    綜上所述,“A1”“A2”和“”為一字異體的關係。“”字經唐蘭、林澐遞相發明,4即今之“璞”字,已被學界所普遍接受,然則“A1”“A2”也應釋為“璞”。
    作“”形的“璞”字在甲骨文中有“攻伐”義,下面試舉兩例:
    (1)己卯卜,貞:令多子族比犬侯璞周,由(堪)王事。5 (《合》6812正[賓三])
    (2)貞:惠令比璞周。(《合》6822[賓出])
    “A2”形的“璞”字所在辭例多殘泐,用法不得而知。“A1”形的“璞”字也用為“攻伐”義,如:
    (3)甲戌卜,內:翌丁丑雀毋其㚔缶(?),不璞。(《合》5828+39938[賓一])
    (4)雀其璞。(《合》698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