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鹏城飞歌》:永远不灭的军魂

http://www.newdu.com 2020-10-19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关键词:《鹏城飞歌》 军人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上个世纪30年代,一位伟人曾经登临粤赣交界的山峦,写下这一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的诗句。有谁会想到,在他的身后,那一支衣衫褴褛、倍道兼行的队伍,虽被国民党军追击围剿,但踏遍青山,依然斗志昂扬,最终竟让红旗漫卷九州。半个世纪之后,面向伟人所眺望之处,疾驰的军列载着另一支队伍驶向新的战场,他们是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部队官兵,他们承袭前辈们用信仰、血汗和青春铸就的中国军魂,受命南下,奔赴深圳经济特区,去拓荒,去战斗,去建设一个郁郁葱葱的全新城市。樊希安先生的长篇小说新作《鹏城飞歌》讲述的就是这群军人参与深圳特区建设的历程。他们的命运,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在这里徐徐展开。
    不凡的视角
    在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征程中,通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
    关于改革开放的研究更是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展开,对其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与总结掀起了新的热潮。但是,在这些作品中,鲜有以中国军队或军人视角记录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而基建工程兵所担负的参与特区建设的特殊使命,使这些军人在《鹏城飞歌》中,成为一座创新之城的建设者和发展历史的见证者。
    基建工程兵,既继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有基本建设部队“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显著特点。他们在参加深圳市政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深圳、融入深圳,和深圳人民共患难同命运,一起做特区发展的“拓荒牛”,做到了“军徽与大鹏齐飞,绿衣与长天共色”,在助力深圳腾飞中彰显出军人的价值和本色。这种艰苦奋斗、敢打硬仗、不辱使命的精神,以及官兵们“和深圳同生死共存亡”的决心,与改革开放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
    《鹏城飞歌》这部作品呈现的,是基建工程兵部队官兵们努力拼搏的难忘岁月,也是革故鼎新之际新旧观念激烈碰撞呈现的时代风云,这无疑是书写改革开放现实题材视角独特的一部佳作。
    不屈的斗志
    从1979年深圳设市开始,陆续有基建工程兵部队调入深圳。曾经看到一张老照片,是当年支援深圳建设的基建工程兵部队官兵从深圳北站下车时的场景。他们身着军服,打着背包,沿着铁轨行进。虽然行李庞杂,但官兵们队形不乱,每个背包都严格保持着“三横压两竖”的经典“造型”,令人肃然起敬。那时,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将要打一场硬仗,要靠双手建设一座新的城市,要经历改革的阵痛和思想观念的激荡,要脱下军装,全然融入这座城市……
    《鹏城飞歌》还原了那一段艰辛的创业史。最初,官兵们住在活动板房、帐篷和简易竹棚里,吃着“二米饭”和野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工程建设。进入深圳的“第一仗”,是义务清理布吉河,在狭窄的,数十年没有被疏通过的河道里,官兵们只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用镐头、铁锹代替挖掘机,用水桶、脸盆代替抽水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清理了满是污水、垃圾、粪便、动物尸体和杂草的河道,把深圳的“龙须沟”修建成了美丽的景观河。从此这支队伍赢得了政府和人民的信任,担负起更多更重要的城市建设任务,比如大战“黄泥塘”、施工电讯大楼、建设国贸大厦等。此后陆续集中调入的两万名基建工程兵指战员,成为深圳基本建设战线一支强大的力量。
    《鹏城飞歌》的探索在于,它没有止步于打造一部反映基建工程兵指战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无私奉献的特区建设史,而是更多着墨于官兵们在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下,面对各种新鲜事物和迥异的价值观,由震惊错愕到调整适应,再到重新出发并且再创辉煌的过程,因此,这更是一部心灵建设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