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坛轶事 >

听取新翻杨柳枝读吴晓煜《煤炭文学作品札记》 □徐 迅

http://www.newdu.com 2020-09-24 未知 徐 迅 参加讨论

    
    吴晓煜的《煤炭文学作品札记》,尽管以“札记”示人,但在我的眼里,这部书依然有着煤矿文学史的意义,它的出版或许填补了我国煤矿文学研究的空白。
    我认识吴晓煜的时候,只知道他是煤矿文史大家。文史不分家,他因此也写过不少随笔札记和散文小品。他很早就对煤矿文学的作品和作家感兴趣。记得他知道我在张恨水研究会待过,就向我询问张恨水与煤矿的关系。我把张恨水写的一篇煤矿散文给了他,他立即写出《(煤矿)工人好——读张恨水西北行》的文章发表。后来他还出版了《夜耕村杂记》《学林漫笔》《欧非见闻录》等几部散文随笔集。没想到,很快他又捧出了一部厚厚的《煤炭文学作品札记》。
    这部札记以20世纪60年代底为界。时间久远,煤炭文学作品及资料淹没在时间的尘埃里,他说搜集起来颇为“劳神费心”。逢人便问,到处寻访,掏钱网购。面对搜寻到的煤矿文学作品与资料,他又不泥旧说,爬梳剔抉。按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分门别类,径自进行一些版本考证和研究,因此厘定中国第一首煤炭诗、第一篇煤矿小说,明朝煤矿散文和最早的煤矿报告文学、话剧与戏剧,给我们呈现了一条清晰的煤矿文学发展脉络。在这条脉络里,我们可以看到煤矿文学的产生、起源与发展,知道徐陵、岑参、苏轼、于谦、纪晓岚、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朱自清、路遥等名家与煤矿文学的关系。还有诸如“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于谦)、“但愿苍生俱暖饱,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我年青的女郎”(郭沫若)、“请给我以火”(艾青)、“黑花便在梦里开满”(臧克家)这样的诗歌名句竟都出自煤矿。可见煤矿早就是中国文学一块丰富而灿烂的宝藏。
    煤炭有许多诗意的名字,如“香煤饼”“阴阳炭”“炉中兽”“炭兽”“劫灰”“黑瑿”“岚炭”“乌金”等等。煤炭首先就具有诗性及文学性。煤矿文学作为以题材为标准划分的一种类型文学,由于资料的缺乏,以前鲜有系统的煤矿文学史的研究。他的“札记”可谓首开先河。让我们知道南朝诗人徐陵的《春情》即煤矿诗歌或说是煤矿文学的滥觞。从《春情》的“奇香分细雾,石炭捣轻纨”诗句中,我们不仅感受到煤炭那浓浓的诗意,还得知早在一千四五百年之前,中国就能把煤制成发香的煤饼。从那时开始,煤矿诗歌创作代有传承,经久不衰。直至新中国成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一度出现了火热的诗歌创作场面。郭小川、唐祈、冯至、张志民、臧克家、雁翼这样的诗人曾参与其中,写下大量煤矿诗歌。有关方面也组织编辑过《矿工诗歌选》《中国当代煤炭诗选》等诗集。
    相对于煤矿的诗歌创作,煤矿的散文创作变化不大。除明代张仙《开煤洞记》,清代孙廷铨《石炭》、胡恩燮《煤说》之外,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冰心、沈从文、梁实秋、郑振铎、黄秋耘这样一些作家写煤矿题材的散文。但这些散文也多是观感一类,没有形成煤矿散文的创作体系。只是到了当代,煤矿散文创作才稍有起色。而煤矿小说却保持了与煤矿诗歌一样的创作劲头。在《札记》里,吴晓煜考证第一篇煤矿题材的小说是清朝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龙飞相公》,到乾隆年间又有《解己囊周惠全邑,受人托信著四方》短篇小说问世。到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更有《矿山祭》(龚冰庐)、《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沈从文)、《掘金记》(毕焕午)、《卸煤台下》(路翎)、《煤》(李纳)、《黑石坡窑演义》(康濯)、《五月的矿山》(萧军)这样一批煤矿题材小说出现……比照当下的煤矿文学,我认为煤矿小说有着一个从蒲松龄开始的短篇小说创作传统。
    煤矿的文学史,同时也是煤炭开采和矿工命运史。从《煤炭文学作品札记》里,可以看出煤矿文学首先关注的就是矿工的命运。古典诗歌对煤炭开采、生产到运输等各环节,几乎都有表现,对采煤工人的悲惨遭遇的描摹更为明显和直接。如“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刘克庄)、“千村土锉炊烟出,中有民命如丝悬”(钮琇《采煤曲》)、“京师待炊百万户,谁人知道采煤苦”(祝维诰《煤黑子叹》)、“忽闻炭价今朝减,不觉内心怀烦忧”(徐继畲《驮炭道》)“生埋独何辜,一崩百夫阏”(姚椿《哀山中采煤者》)等。也只有到了新中国,煤矿诗歌创作才一改过去“哀鸣”“吟叹”之风,诞生出大量歌颂劳动、讴歌时代的作品,让人精神振奋。当代诗人公刘看到煤矿普通劳动者写诗,曾说“煤矿诗歌的势力是茁壮的,方兴未艾;它本身,正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富矿,令人欣慰”。而煤矿小说创作,如果说早期尚停留在行善好义,因果报应的题旨上,那么到了现代便变得恢弘浩繁、意义纷呈,既有像巴金《雪》那样“一边是猜拳赌酒的声音和笑闹声响成一片”,另一边是窑工们“活埋在里面(矿井),嗅煤气,挖煤块”的两个不同世界的煤矿生活的揭露,也有如李纳《煤》那样,有着“格调清新,洋溢着新社会温暖气息的作品”(刘梦溪语)。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这样一首《竹枝词》。白居易是一位对民生疾苦有着深刻悲悯的诗人,他写的《卖炭翁》尽管不是煤炭诗,但他那“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主张并不过时——对于煤矿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我觉得还是应该多听一些“古歌旧曲”,然后新翻杨柳枝——何况这一支“杨柳枝”,吴晓煜已经妥妥地伸在我们面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