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坛轶事 >

新的支达拉

http://www.newdu.com 2020-08-25 文艺报 左中美 参加讨论

    施仙菜对着手机说的是彝族话,看着举在手上的手机的屏幕,一双眼睛笑成了两道幸福的弯月牙。原来,她是在和远在上海的女儿视频。女儿女婿在上海打工,年后,女儿在上海生下了老二,是个女孩,现在已经快4个月了。小外孙女在视频里看着她的外婆,漂亮的小脸上,一双大眼睛若露水珠子般清亮。母女俩聊了近20分钟,女儿在视频里和母亲说的是,过两天,他们将带着孩子回来一趟,回来看看父母和她的老家——古老的村庄支达拉。
    支达拉是云南省漾濞县富恒乡白荞村大山里的一个村庄,地处漾濞县富恒乡、云龙县团结乡、洱源县西山乡团结村的结合部,距离富恒乡政府驻地20多公里,村里居住有彝族和傈僳族两个民族共23户99人。在过去,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极为落后,村民收入低,住房条件差,支达拉差不多是一个贫困和封闭的代名词。村民们人背马驮地赶个富恒街,来回要走6个多小时。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一个也不能少。”支达拉的深度贫困,牵动着各级部门的心。几年来,国家民委和地方各级领导先后多次来到支达拉,走访看望当地群众,为支达拉的脱贫发展谋思路想办法。在白荞村村委会办公室的墙上,众多见证和记录白荞村发展变化的图文中,有这样一幅照片:天正下着雨,站在支达拉一户农家院场泥地上的众多县乡干部们每人两脚烂泥,正撑着伞在与农户说话。
    鉴于支达拉位处三县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深度贫困情况,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支达拉被列入了“民族团结示范项目村”,投入示范项目建设资金共100万元,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又整合投入支达拉自然村功能提升项目资金150万元。先后共250万元的项目资金,为支达拉完成了村组道路拓宽、硬化;全村人居环境整治,亮化美化村容村貌;建设村民议事点、党员活动室;为每户农户修建一个2立方米的饮用水池,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建设统一的生活污水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池、垃圾焚烧坛、卫生公厕;以及为村中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等众多建设项目。依靠脱贫攻坚的整体推进,在村民们原来的垛木房旁,建起了一间间新的砖瓦房,村里之前人畜混居、环境脏乱的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而在产业发展方面,支达拉则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巩固和壮大核桃、黑山羊、土鸡、生态猪等传统的种养殖业,进一步打亮、打响生态牌,在各级部门的帮扶和指导下,走合作化发展之路,让各种种养殖产品和来自大山的生态美食走出大山,变成村民实实在在的收益。
    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施萍顺户,家里原来居住的垛木房因为地基下陷,出现倾斜,危及居住安全。在挂钩联系人、县自然资源局杨德明局长的帮助扶持下,为其已经危斜的垛木房进行了整体迁建,对朽坏的材料进行了更换。与此同时,各级又以相关项目资金,为施萍顺户修建起了一间砖瓦结构的三格主房。两间房子成直角围出一片院心,在硬化过的院心前头,是统一修建的水池,轻轻拧开水龙头,干净的自来水哗哗淌了出来。水龙头下的洗物池一角露出一个白色圆形的网格盖,平日,家里洗碗洗菜的水就通过这个下水孔,流进了统一的排污管网,最后进入了集中处理池。
    在施萍顺家的房后,隔着小路是一片大约半亩的空地,再过去是另一户人家,新建的主房洁白的山墙上画着漂亮的墙画。“这片空地上之前是一片畜圈,现在已全部迁建成新的卫生圈了。”人畜分离,是提升村庄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从资金的投入到村民意识的改变,各级干部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入村口的路旁,一片原先的畜圈,而今变成了一片清新的菜地,绿色的围网里面,一片萝卜正长得葱绿惹人。而在近旁的村民议事点和支部活动室里,镇村各级会不定期开展各种文化教育和科技培训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科学种养的能力和水平。
    一条条通到门前的硬化路,一间间新修的砖瓦房,一面面硬化了的院场心,一幅幅美丽的民族风情墙画,一盏盏漂亮的太阳能路灯,一排排新修的卫生圈……这是如今的支达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全新图景。“脱贫攻坚给支达拉带来的变化,相当于将整个村庄的发展一下向前推进了30年。”走在村中硬化了的村道上,看着面前的“新”的支达拉,为支达拉的脱贫发展付出了不尽辛劳和汗水、且眼看着村庄在各级的关心帮扶下一砖一瓦建设起来的白荞村党总支书记常向虎感慨地这样介绍。
    “村委会墙上的那张照片,里面就是这方院场。”站在施仙菜家已经硬化了的院场上,常向虎指着脚下的地:“那天就是在这里,天下着大雨,糟得院场上的烂泥都快没得过脚面。”施仙菜的丈夫施文光在一旁点头,照片上,那个与来访的领导们说话的瘦高个正是他。此刻,6月上午清亮的阳光照着屋坎下干净的院场,一家三个人原本正在屋里吃早饭,听到有人来到院子里,纷纷端着碗出来招呼:施仙菜,丈夫施文光,加上施仙菜的伯父、一个快80岁的老人。施仙菜夫妇共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去了邻村上门,二儿子夫妇和小女儿女婿一样在上海打工。两个孙儿在乡里上学,平时在家的便是夫妇两个。大伯是个独居的老人,家住在邻村,如今年纪渐大,为了照顾方便,夫妇俩把大伯接到了家里与他们一起生活。老人家看上去精神还硬朗,手腕上戴着一块表,看到客人来家,对着客人温和地微笑。“吉祥门庭春光好/幸福人家喜事多”,这是施仙菜家厨房门上的对联,横批是:百福临门。门外右手边的木墙上,挂着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上面印的是五个红色的字:“为人民服务”。屋子就在村道旁,这个帆布包,它若是常常挂在这墙上的话,它一定记熟了那些常常进村里来的走村访户的身影,听熟了他们和村里人说话的声音,并且,和他们一起,眼看着这个村庄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美好变化。
    带上施仙菜夫妇执意相赠的热腾腾的煮鸡蛋走出支达拉,一路遇见出来放牧的村民,将牛羊们沿公路赶着,不由得想到,再过几天,施仙菜的那个出生在上海的外孙女儿就要被爸爸妈妈带着回来了,沿着这拓宽和硬化了的进村的公路,回来看看外公外婆居住的村庄,看她的妈妈从小长大的老家——这小小的孩子,她的如露水般清亮的眼睛,将会看到一座和她妈妈小时候的支达拉不一样的村庄,而她的未来,将会在新的道路上,展开美丽飞翔的翅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