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薛海翔《长河逐日》 :重构革命战争历史画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7-13 文艺报 王小平 参加讨论

    在漫长的生命岁月中,个体无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影响,并最终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成为他/她自己,同时,无数个体的经验、情感、认知又将形成巨大的合力,参与到历史进程中,推动历史如长河般奔涌向前。薛海翔的《长河逐日》探索个体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多声部交织的复调书写,呈现了一幅开阔、宏伟的革命战争历史画卷。
    《长河逐日》的写作源于探寻父辈生命历程并为历史真相留影的强烈冲动。在作品中,作者综合运用历史资料,包括实地调查笔记、父辈回忆以及文档资料等,建构起了坚实的家族革命历史叙事。在“序言”中,“我”分别来到马来西亚太平监狱和中国江苏涟水县普安集镇,寻找父母早年生活的痕迹。随后,在父母生命中的每一个居留地,叙事者都进行了实地考察。作者每到一处,均对眼前的现实细细描绘,并与历史相对照。类似于田野笔记的考察记录,使父辈过往的生活环境变得触手可及、如在眼前。通过实地考察,作者还收获了意料之外的诸多史料,从而为《长河逐日》中的个体回忆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作品中往往采用文献互证的方式,在如实记述父辈回忆的同时,还援引官方文件、第三方资料。正如作者所说,这部作品并非通常所见的为父辈歌功颂德之作,而是呈现了思辨过程、探究过程,试图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相”。
    在《长河逐日》中,作者意在勾勒、探寻人物生命轨迹,少有历史背景介绍,与常见的传统历史叙事模式不同。社会历史的变迁实际上反映的是无数个体的生命诉求,这构成了其“必然”性。同样,薛联对八路军的向往,表面上是与家庭的不幸遭遇、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单纯渴望有关,但深层原因却是小学校长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开明民主的年轻校长身后所关联的五四现代思想及教育理念,则又是另一套宏大历史话语了。由此,在《长河逐日》中,个体生命细节的背后,处处潜藏着历史的草蛇灰线,读者自可一一连缀。
    另一方面,历史洪流浩浩荡荡,并非由某一个人的意志决定,而是由无数生命、无数具体而微的事件汇聚而成的合力推动向前。无数个体在被历史改变、形塑的同时,又反过来参与、影响着历史进程。在《长河逐日》中,郭永绵逐渐从“南洋文青”一变而为果敢坚决的战士,“他的肉身和灵魂,一起被放置到铁与火的砧板上,遭受无休止的捶打,在高温、重击和淬火等一应齐全的锻炼程序下,南洋特质和热带风情被剔除干净,身手和心灵被重新格式化,他活了下来,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了。”作者深入体察这种改变,认为除了对敌人的“义愤”之外,可能还有着在战争中被唤醒的、潜藏在“正义”自觉下的自卫本能,以及在长年战争与政治斗争运动中所形成的、在自卫心理驱使下所产生的确认自我力量的深层渴望。这种个体的“浴血重生”固然是战争所需要的“成长”,但也造成了特定的“战争文化思维模式”,在和平年代可能也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个体所付出的代价,形成或隐或显的信息印记,最终都将融入到社会历史的有机体中,被保留下来。对此,作者显然有更为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亦见于对母亲薛联个性、思维方式的分析。在考察母亲的从军经历后,他写道:“这个过程,让她不知不觉中,与环境、组织和制度融为了一体……她会忠实地执行整体需求的任何要求,为了达成目标,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这种独特的战时生活形态和精神结构,“是一柄双刃剑,既支撑着薛联和她的战友们,不畏惧不动摇地走过最为艰难险阻的历程,却也种下了在建国后风云诡谲的政治斗争中,盲从信任自投罗网屡遭迫害的人格根由”。这是富于辩证的论断。
    在传统的革命历史叙事话语中,战争中个体的生命感受、心灵体验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表达,同时,其对历史走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容易被遮蔽。《长河逐日》试图在充分还原个体鲜活生命经验的同时,探索个体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尝试之所以能够成功,与作品中多声部的复调叙事有着重要关系。作品中汇聚、融合了来自各方的声音,父辈的回忆、官方的历史文件、第三方资料、叙事者的感受与思考等共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繁复、绵密的文本。尽管作品的主体是当事人的回忆以及历史资料,但叙事者的声音并没有被淹没在这些材料中,而是紧密追踪各种线索、细节,力图以客观、中立的立场分析当时的情势,辨别事情的真相。这种复调叙事使文本保持了可贵的思辨张力。
    在作品中,叙事者并不仅仅是父辈回忆、历史资料的整理者与记录者,同时也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除了实地考察、获取地理空间实感经验之外,又以“后发经验”去审视“先发经验”,通过史实的查考以获得史识,力图还原历史的真相。此外,还综合调动想象力、判断力,分析当事者的内心世界,深度介入逝去的历史。更重要的是,通过检视过去,从而获得更高维度、更长时间线中的观照视角,由此摆脱对“当下”、“此在”的黏着,而产生更为清醒的自我意识。
    薛海翔从事文学创作40余年,始终以真挚饱满、生气斐然的文学创作践行着初心,《长河逐日》的问世,是又一座新的高峰。作家以更为开阔、深邃的历史意识与清醒、冷静的思辨力度重审个体与历史的关系,写出了父辈一代如夸父逐日般壮丽、恢弘的生命历程,写出了历史的无情与冷峻,也写出了岁月的宽容与悲悯。他对父辈生命的观照与检视,有着为人子女的同情、体贴,却又坦荡、真实,既具有“后发经验”的高度与深度,又富于历史现场感,充盈着鲜活的生命实感经验。历史如长河般生生不息、永日奔腾,惟有回顾来时路,方能重温、唤醒那峥嵘岁月中所包蕴的无数个体生命信息。《长河逐日》无疑是一份忠实的记录,也是一份珍贵的纪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