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刘秀林:《创口贴》,以及由此而来的想法

http://www.newdu.com 2020-07-13 “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 刘秀林 参加讨论

    《创口贴》让我想起两件事。
    一件是在小学,我参加了学校民乐队,队里有个弹琵琶的女孩儿,很胖。大家一起排练了很久,直到演出前几天,老师开始分发演出服装,发现没有一件她能穿进去。这是个焦躁又悲观的音乐老师,她迅速放弃了挣扎,对那个女孩儿说:你走吧,这里没有你的衣服。这个十来岁的女孩儿就像拿到了自己的死亡通知一样,在我们所有人的注视下,一个人离开了。
    另一件发生在高三。临近高考,班里气氛紧张,只有几个常年坐教室最后排的同学还嘻嘻哈哈。有一天自习课,班里异常安静,大家回过头去,才发现他们的座位都空了。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因面无表情而出名的老师,听说,是他把那些高考无望的学生请回家去,而且他每次带高三,都是这么干的。
    最开始读《创口贴》,我只注意到了那个其貌不扬、不大合群的“问题少女”程小雨。她实在很像我们从小到大都会遇到的那种同学,要么毫无存在感,要么不幸成为全班甚至全年级的笑点。但实际上,她也很像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女孩儿,在青春期的某一天,突然因为成绩、家境、外貌等诸多方面的比较而烦恼。程小雨对潘家和——那个长得像王俊凯的学霸——怀有敌意,但同时又有那么点仰慕,又因为这点仰慕而跟自己赌气,最后加深了敌意。这些细微的心理变化都非常逼真。特别当我发现程小雨唯一一个可能的朋友,居然还是因为潘家和才接近她的,就很明白她为什么抓住潘家和偷窃这件事不放了。
    如果这个故事仅仅如此,那这篇小说至少可以砍去一半篇幅。我一度佩服作者的耐心,耐心到几乎啰嗦的程度。显然,作者很熟悉教育教学,而人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难免过分驰骋,如同小说里程小雨的妈妈谈起自己的面馆生意——“就像是轮胎滚下了山坡”。但是,当我反复再看那些不相干的文字,才发现这个故事其实还有背面,它不仅仅关于两个暗自对峙的学生,还关于那个夹在他们中间的班主任罗珏。
    从任何方面来说,罗珏都是一个合格的、努力的老师。但这并不影响她同时也是一个失败的老师,至少在程小雨和潘家和这里,她失败了。罗珏为潘家和隐瞒了他偷窃的事,当然是出于对他的保护,但这不见得就能打动潘家和,甚至会放大他那个困惑:如果我不是好学生,你们还会这样对我吗?而程小雨直接给罗珏“公开处刑”,在二百多人的课上质问她,让她难堪。也许,罗珏之前的用心多多少少撬动了程小雨对外封锁的世界,但因为她包庇了潘家和,也因为她偏偏让程小雨产生过那么一点信任,她才更成为了程小雨的敌人。
    可是,罗珏又做错了什么呢?把我们任何一个人代入她的角色,也找不到更高明的办法了。相比之下,那个对程小雨冷嘲热讽、置之不理的汪老师,反而无事一身轻。我们当然可以说汪老师冷漠、自私、油滑,但与此同时,我们对那个吃力不讨好的罗老师,又给予了多少同情和尊重呢?她付出再多,也没能打开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结,最后,还是因为潘家和转学,这件事才不了了之。我一直以为作者太害怕冲突了,才总是这样虚晃一枪、一带而过,现在看来,这样的结局不是恰恰反照了罗珏为人师表的无奈和悲哀吗?
    因为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中小学老师比广泛意义上的教师职业还特殊一些。我从前的室友,现在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工作未满一年,她就感慨:与孩子相处之后,才觉得跟大人交往好轻松。这真是一句越琢磨越辛酸的话。我们看多了宫斗剧、职场剧,哪知道动画片和青春偶像剧里也藏着同样的惊险?更何况,那些老师同时面对的是几十个甚至更多的孩子。即便如此,我也很少听说谁发自内心地佩服中小学老师,很多人都是隐隐觉得自己也能干这行,只是干得好不好罢了,而干得好不好,还主要看自己想不想。问题就在这,我们怎么能一方面轻视教师职业的难度和复杂性,一方面又纷纷把最珍贵最脆弱的东西托付给他们呢?
    校园里的悲剧发生过太多次了。可是,每次我们偃旗息鼓之后,还是会把教育的好坏交付给某种运气,交付给老师的良心、学生的配合、家长的善意——这是需要多好的运气?我们常会考虑到不同的孩子各有各的特点,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却没人在意老师的个性与好恶,没有人允许他们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对好老师的想象几乎没有天花板,从小学作文开始,我们就在他们身上肆意地发挥道德感,我们含泪歌颂他们无私、勤劳、奉献,我们轮番欣赏他们那满头白发、一身伤病,然后等我们长大了,迅速遗忘他们姓甚名谁。在这种标准下,罗珏这样的老师和汪老师没什么区别,都算不上好老师。那么,我们又能指望有多少个罗珏,不会在某一天变成汪老师呢?
    对“善”极端苛刻,也就意味着对“恶”缺乏足够预期。我们总是在那些令人窒息的事件发生后,惊呼当老师的没有师德,谴责当学生的不知感恩,好像这是我们第一次了解人性一样。可是,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觉得老师有资格犯错,就更没有人告诉孩子们,老师也只是个平常人,甚至在有些时候,也可能是个坏人。
    有必要交待一下那两件事的后续。那个因为穿不进去演出服而失去表演机会的女孩儿,当天是哭着回家的,她妈妈第二天就找来了学校。而我们的音乐老师,我不记得她是否那么要强,但她的确是恼羞成怒了,最后,那个女孩儿也没能上台表演。而我的高三班主任,后来我才知道,班里很多同学都讨厌他,唯有一个男生,总说他是好老师,常常在我们那个没什么动静的班级群里@他。有一年春节,我还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他俩的合照。可是,这个男生就是当年临近高考的时候,消失在教室里的学生之一。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无法判断这两个老师。那个音乐老师,既不会照顾小女孩儿的情绪,也不懂得及时弥补自己的错误,她显然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普通人了。但是,她给这个小女孩儿带来的伤害,也是实实在在的。而那个高三班主任,他每年劝退学生的时候,一定有一套感人的说辞,才能让学生不至于记恨,甚至倒过头来感激他。但无论如何,这好像都无法抵消他的行为背后,那一点点穿戴整齐、打扮漂亮的恶意。
    池上的《创口贴》,仿佛就是一点点写出了恶意的正反两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