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寻找与等待——《新工人文学》第八期卷首语、编后记

http://www.newdu.com 2020-07-02 文艺批评(微信公众号) 郭福来付秋云 参加讨论

    编者按
    随着国内疫情的稳定,各地都在推进复工复产。但因种种原因,不少工友返工上班遇到了很多困难。本期《新工人文学》杂志特别推出了“返工专题”栏目,收集了工友们在返工途中的所思所想。文艺批评今日特推送《新工人文学》第八期卷首语和编后记。在卷首语中,郭福来提出了面对梦想和希望,是要积极寻找还是要消极等待的问题。他认为寻找的未来是美好的,等待的未来是暗淡的,寄语新工人去主动地寻找美丽的未来和幸福。付秋云在编后记中记录了本次杂志编辑的点滴,着重介绍了“返工专题”和“新工人子女掠影”两部分。以飨读者。
    本文原刊于《新工人文学》第八期
    卷首语
    寻找与等待
    郭福来
    1925年,鲁迅写过一部诗剧。说的是一位踽踽独行、满身伤痕的革命者问路的故事。一位老人告诉他,前面是绝路,因为前面是乱坟岗。他问老人,走过乱坟岗有没有路,老人说,我没走过,也没听说谁走过。这时老人的孙女告诉革命者,前面是花园,好多好多的野百合、野蔷薇、野菊花,开在一堆堆像坟一样的土丘上或是土丘旁。红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等等,大花小花开得一簇一簇的,很美。他问小女孩,走过花园是什么地方呢?小女孩说,我没走过,我爷爷也没带我走过。革命者整理了身上的破衣服,告辞说,我知道了,前面有我要寻找的目标,不管它是乱坟岗还是花园,我都要走过去。
    有个爱尔兰人写过一部荒诞剧。说有两个人总是在路口等待一个说来却没来的人,那个人是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在日复一日枯燥无味的等待中,他们迷茫了,甚至忘记了等待的初衷。只剩下单调的对话和机械的重复。
    面对梦想和希望,人们是身心疲惫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积极寻找呢?还是悠闲而枯燥地在路边消极等待好呢?
    社会学者吕途就在《中国新工人》这本书里探讨了“新工人”群体的等待和寻找。中国新工人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工人群体。他们大多来自于农村,是从农村走出的农一代与农二代,他们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老工人。虽然,他们长年累月地生活在城市里,但城市只是他们工作的场地和寓所。他们很难融进城市,也不甘心再回到农村,他们的出路在哪里呢?是消极地等待社会变革?还是积极地寻找自己的定位。吕途在书中指出,以“认识到自己是谁”来唤醒新工人主体意识的崛起,以“践行做什么样的人”来改变群体的命运。
    是以,寻找的未来是美好的,等待的未来是暗淡的。寻找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艰苦与执着,等待是“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的哀怨和无奈。寄语新工人去主动地寻找美丽的未来和幸福吧!
    编后记
    付秋云
    针对文笔不好的我,自我感觉是无法胜任《新工人文学》刊物的主编工作的。但经不过慧瑜老师的再三委托,本期刊物就由我来主编。在此之前,也和华山、小海聊了很多刊物是怎样形成的,主编要负责哪些事项等。所以心理上的压力不是太大,也主要源于团队的支持力量。唯一有压力的就是写编后记,刚也说了,文笔不行,很难点评刊物的内容。所以本次的编后记就从个人角度出发。
    作品说明:今年过年,我和我的外公外婆在一起,外公外婆也是第一次来上海,因为疫情,我们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村边的这条铁道。
    从五月份开始,我就应许了本期刊物由我来主编。六月初正式开始进行。刊物也创办一年了,已经有稳定的稿件来源和编辑团队了。我向华山请教了编刊的步骤后,就首先把邮箱内所有的稿件下载下来,标记作者,分门别类,统计好后,把没法判断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章交给华山分。自我感觉本期封面人物有两个人选,一是福来大哥,二是杨猛,这两个都是我比较熟悉的人,写的作品也很好。思来想去,决定这期先用福来大哥的,一方面是之前他的作品都是我录入的,感觉写得特别真实、感人;另一方面是他目前在皮村,有什么问题也比较好沟通。所以就选择了福来大哥的五篇作品,作为本期封面人物主题故事。另外,在慧瑜老师的建议下,把复工专题放上去十多篇。复工专题是因疫情原因很多工友都无法返工上班,所以遇到了很多困难,往年的五一劳动节在皮村社区工会新工人剧场会有很热闹的线下联欢活动,但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就无法举办线下活动。所以我们文学小组就商量着举办线上的征稿活动,在4月20日至5月10日,每天在皮村工友公众号发布几篇复工专题的作品,这个活动进行得还不错,有24人投稿,公众号共发了27篇原创作品。所以本期刊物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复工专题。还有就是新工人掠影,之前是工友为主,本期我想着放点新工人子女的内容,正好和同心互惠社会企业近期举办的儿童摄影绘画大赛相结合,把选出来的获奖作品放在新工人子女掠影专题上。主要是他们的主题和我们刊物相吻合,反应疫情期间大家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也反应工人子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所思所想。我觉得挺适合。
    值得一提的是,这期的非虚构栏目,陈年喜、陈凯歌是一对父子,所谓“上阵父子兵”,他们的非虚构都朴质有力。海外新工人,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生张蕾,译介了从孟加拉国赴新加坡务工的两位著名劳工诗人的诗作,为我们展现了海外劳工的某些现状。
    以上的几个专题是我所想的。另外的作品都是大家共同分工筛选出来的。虽然我文笔不好,无法挑选哪些适合放在刊物的作品,但我们刊物编辑团队厉害啊,大家可以补我之缺。所以在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下,《新工人文学》第八期完美出刊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