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茶人三部曲》:茶烟血痕写春秋

http://www.newdu.com 2020-06-24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对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创作进行梳理,我们邀请作家、评论家或回顾重温获奖者的代表作品,或把脉其创作整体风格,或解析其近年文学创作,力图形成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貌。本月研究对象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王旭烽,评论家曾镇南、魏丽敏就《茶人三部曲》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评述,此外还附有一篇印象记,作者潘城勾勒了王旭烽近况。现集中推发,以飨读者。
    ——编者按
    
    王旭烽(1955~),教授,作家。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现任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名誉院长,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等。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共发表作品1000多万字。著有《中国茶谣的创意与文化呈现》《品饮中国——茶文化通论》等。其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
    曾镇南:茶烟血痕写春秋——略论《茶人三部曲》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从1990年开始创作,到2000年出版第三部《筑草为城》,历时10年之久。因第三部出版时间超过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年限(1995~1998),所以仅以第一、二部即《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获奖。但这两部其实已是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的史诗性的创作,没有第三部也不影响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
    《茶人三部曲》第一、二部都经历了一个严细擘画、精雕细刻的创作过程,其成书也笔势健举,一气呵成,给人浑和匀整的感觉;而其措笔则披阅十载,增删修润,各经四稿才底定于成。艺术家呕心沥血、研磨技艺的痕迹在书中灼然可见。作者卓然不群的创作天分与锱铢必较的创作态度相互叠加,使作品在问世、获奖后的漫长岁月里,一直持续长销于读者群中,助益世道人心之建设。其流播史说明,这确是一部具有幽深绵长的艺术魅力,经得起反复翻读的作品。
    “三部曲”前两部描写了江南茶都杭州城里一个经营茶叶的儒商家庭三代人近百年的变迁史。故事背景起自19世纪60年代,终于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小说以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大跨度展现历史风云的艺术魄力,把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涛、杭州城历史的缩影,以杭天醉、杭嘉和为代表的杭氏家族史的脉络,浑然一体地交织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茶人形象。小说笔触远及中国几千年茶史之赜隐几微,探究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茶性、茶风、茶韵交融沾溉之底蕴,在中国茶业的兴衰起落中,展示了中国茶人不屈不挠为振兴茶业、强盛国力而苦心孤诣的卓绝努力。作品不避讳中国封建社会的遗毒和外来帝国主义侵略“奴化”百姓的历史阴影,着重表现有血性、有毅力,维护民族尊严、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中国茶人的柔韧灵魂。杭天醉的软弱和杭嘉和由软弱而坚毅的变化就表现了作家于这两方面的立意。小说对林藕初、沈绿爱等识见远大、才禀过人、情怀深长而又刚烈明决的女性的描绘,尤其悲壮感人。这种状绘巾帼英魂的笔墨,往往又别具一种深邃和犀利,与大胆揭示女性在爱情和婚姻中的苦闷积郁的笔触浑融在一起。在世纪之交,中国作家中曾有不少人试图用长篇小说的形式,对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作出艺术概括,一大批历史跨度长、社会场面大,情节复杂、细节丰富、人物众多、篇幅浩大的作品,形成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潮流。《茶人三部曲》便是这其中后起的佼佼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进程中所形成的自有格局和传统的家族小说中,也可独树一帜。【详细】
    魏丽敏:茶要慢慢品——重读《茶人三部曲》
    也许是在杭州工作多年的缘故,我虽不怎么喝茶,却对喜欢喝茶者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乃至后来,对那些写茶的作品及作者也特别感兴趣。写到这里,不少读者可能以为我该说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和他的《茶经》了,其实我对陆羽有的只是景仰,真正引起我对茶文化和茶文学兴趣的,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烽。
    王旭烽是我见到的第一位“真正的”作家。当年,我们学校请王老师来校讲座,因为好奇,我早早到学校报告厅占据了前排位置。十多年过去了,那时的场景早已模糊,只记得一个小细节:当时系里为王老师准备了一瓶矿泉水,她坐下后却提出要一个茶杯。后来在讲座中才得知,王老师除了是一名作家外,还是一名研究茶文化的专家,对茶道用水及茶具的要求很高,即便喝矿泉水,也需用茶杯来饮。这体现的恰是一种优雅与风度——喝水当然该用杯子。这之后,由于工作原因,我跟王老师也有幸再见过几回,她从骨子里散发出的那种清雅一如初见。
    可能正因为对茶和茶文化的热爱与坚持,王旭烽才能写出《茶人三部曲》这样的杰作。作品自获奖后,便被公认为不仅是杭州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更是一本关于茶和茶人命运的专著。全书130万字,从1990年动笔至1999年底改定,王旭烽用了整整10年。为了写好这3部小说,王旭烽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她说:“一部好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程度,二是具有不可重复性,三是在文本、语言、结构上,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要有差异。我在小说中用了三种语言,即使用了成语、诗词,追求工笔画般的细致;用了吴越方言,杭州人读起来特别亲切;还有外来欧化的长句子,尤其是在展示内心世界和抒情时用。”王旭烽是学历史的,她认为历史学锤炼了她的品格,“穷尽一生追求一个真理是我们的座右铭”。据说,当年王旭烽完成第三部作品时曾领着孩子到街上庆祝,买了一束鲜花让孩子捧着,因为孩子也是这部书的半个作者——写作第一部时,王旭烽尚在孕期,而第三部完成时,她的孩子已上学。“十年磨一剑”,当然铸就经典。【详细】
    潘城:微斯人,吾谁与归——我的老师王旭烽
    描摹王旭烽老师,对我始终是一件最艰难的事。在精神层面上你会觉得她丰富到华丽,在生活上她简直希望俭朴为零,她就像茶,俭朴而高贵;有时你的人生根本上困惑了,她会用超越带你解决问题,就像她谈过的白素贞——这个女性有飞翔的气质;有时你云里雾里,耽于浪漫,她也没空说你,她会用自己像花岗岩一样缜密的忙碌工作、匍匐前行,像一座现实主义的五指山把你心里的孙大圣压的服服帖帖;有时你觉得压力太大,人生好疲惫,你看看她,比一比年纪与体力,不好意思不勤奋;有时你有杂念,内心深处滋长了恶,皮袍底下露出了鲁迅先生说的那个“小”,你看看她,不好意思不善良。
    ……
    谈王旭烽是不能不谈到文学的。她说过文学就像空气和水,是维系生命的方式。她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茶人三部曲》无论在文学界还是茶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这是迄今为止惟一全面深入反映茶业世家兴衰历史的鸿篇巨制,可以当之无愧地代表当代茶事小说的最高成就”(《中国茶文化学》陈文华)。
    此外她在小说《斜阳温柔》中铺陈历史的厚重;在小说《绿衣人》中实验先锋的结构;在小说《飘羽之重》中侦探悬疑却直逼灵魂;在以西湖十景命名的中篇小说集《爱情西湖》中酣畅淋漓的体验文本、故乡与生命。
    近十年来,历史学出生的王老师更在报告文学的领域硕果累累,从反应残疾人工作的《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到书写鄞州近代史四大家族的《家国书》,再到表现浙江女性共产主义者群像的《主义之花》,每一部作品都厚重严谨、呕心沥血,并且每一部都在结构和语言上不断创新。加上早在九十年代就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南方有嘉木》,王老师已经是四次荣获这一殊荣了。【详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