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张晚禾:初生的小说家和岁月的遗照

http://www.newdu.com 2020-06-05 《青年作家》 李唐 参加讨论

    我和晚禾认识的年头够久,先是因为共同写诗有了联系,真正相识则是通过电影。那天,我们相约在三里屯地铁站旁,像是地下党接头那样,她递给我装有上百部电影的移动硬盘。直到今日,我的电脑里还有当年从硬盘里下载但还没看的电影。
    我们的趣味多有重合,这点与文学相似。比如说,我们都喜欢泰国导演阿彼察邦,还有法斯宾德、大卫·林奇、阿基·考里斯马基、金基德等。晚禾的性格是那种让人很舒服的,她是不会以某种目的性去接近别人的人。
    换句话说,晚禾的性格很纯粹。有很多次,我都在心中默默感叹自己的幸运,让我拥有这些赤诚、单纯又睿智的朋友,尽管我们从不会在口头上表达这种肉麻的话。我们都有对生活灰心丧气的时候,而跟朋友们相聚的时光,一点一点累积成坚固的依靠。我们交谈、争论、互相打气,于是也有了一点自己或许能够成为“更好的人”的信心。
    每次见面,我们都会讨论文学。晚禾给我的小说多次写过评论,毫不避讳地表达其中的喜欢与问题所在。我对她的鉴赏力是完全信任的,因为正是文学和艺术让我们确定彼此的友谊,并敞开心扉。在这种友谊中,我也切实地感受到文艺的力量——它绝非虚妄的呓语与矫情,而是找到同类的踏实与欣喜。
    某天,晚禾对我说,她开始写小说了。我想是因为这一年她对生活有了更多感悟, 需要一个空间将其安放。诗歌有如神经组织,太敏感太暴露了,碰碰就疼。小说可以借助故事和虚构的人物,呈现疑惑、思考以及领悟的整个过程,相对自在许多。
    与她的诗一样,走进小说,迎面而来的就是种种细节。比如《小丑之夜》开头两段摘抄:
    “上衣皮夹克里的软白红梅香烟还有19根,这是10 月30 日下午陈五明从一公里以外路口的代销店买的。他迟迟不想折返回大帐篷里,他知道里面在发生什么。
    22 岁,卢桂芳正在福州师专读幼儿教育,她也没想到自己能碰到陈五明。福州五一北路20 号那家五金大楼一层“金发典当行”的影碟机里正在放一部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电影《小丑》,陈五明从汀州来福州赶亲戚,顺便相一相阿爹存在亲戚那里的托人从浙江南边运过来的一批新鲜铁杉木。”
    晚禾似乎执拗地要将种种确凿之物纳入小说,干净利落,使小说甚至产生了金属质感,让人忍不住隔着文字去触摸。如果有细节癖的读者,读晚禾的小说一定非常过瘾。
    我想,此种细节的铺设并非刻意为之,而是源于少年心性。她要描写纯真而含蓄的故事,就必须要让软白红梅香烟、代销店、五金大楼、影碟机泛起朦胧的光晕,散发出气味,成为岁月的遗照。
    《小丑之夜》和《如果有大象喊你》两篇小说的情节不算复杂,且有一定相关性,都是在写孤独的男女彼此相遇,发生了若有若无的故事,最后归于消逝。如果说生活是团暧昧不清的灰色云团,那么人与人的相遇就是彼此照亮。
    然而,这安慰是短暂的,留待身后的仍是更确凿的虚无。他们就像是一个个走入荒野中的人,短暂相遇后便擦肩而过,转身已不可能。所要面对的,只能是眼前愈加浓稠的黑暗。
    《如果有大象喊你》里,“他”在临死前思念着那些只见过背影的女人,演绎内心的小剧场;《小丑之夜》里,陈五明最终没有在火车站等到芳芳,两个人就此失散。这才是生活本身的样子,没有那么多生离死别、爱恨情仇,人们都在不知不觉中走散。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遗忘。
    晚禾小说的故事内核便是遗忘。只不过,她截取出了相遇时的切片,晶莹剔透,雪片般转瞬即逝。正是因其美好,结局才愈发残忍。更残酷的是,故事的结局指向命运的终极,谁也无法逃脱。
    因此,那些不厌其烦的、时常脱离文本需要的细节描写才会被赋予惊心动魄的效果。
    阅读过程中,我羡慕晚禾对细节的迷恋,这说明作者对生活本身有无比的耐心和兴致——尽管现实中的她经常对生活显出厌恶,但那只是对生命意义的厌恶,却不是对生活过程的厌恶。晚禾的文本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对于生活的热爱。
    两篇小说都提到了电影:戈达尔与费里尼。借由电影,小说里的人物似乎在模仿一种理想的生活。戈达尔的作品总是在戏仿,试图得到生活的答案,或者至少可以将生活的荒谬与神圣看得清楚些。而晚禾小说里的人物则是将电影看成“远方”,里面包含了某种神秘性,它意味着人从现实中抽离的可能,以及对日常规则无意识的反抗。
    正如小说里的主人公都有着莫名的行动——《如果有大象喊你》中的“他”莫名被动物饲养员的工作吸引,从而与大象产生联系,又莫名死于大象的身体;《小丑之夜》的主人公“陈五明”由于看了费里尼的电影,自己也开始组建马戏团。这些超现实的元素都指向了生活的另一面,似乎无从解释,又可以被一切解释。可大多时候我们对这一面视而不见,活在虚假的现实逻辑里,期待从“解释”中获得安慰。
    我喜欢小说里不可解释的部分,可惜许多作者无力去描写,或是不信任神秘性,而我认为神秘是创作的源头,正如作家格非在阐释“重回神秘”时所言:
    我觉得我们今后观念的哲学实际上一直试图在看到这个问题,回到那个我们曾经为之着迷、可是又没有办法面对的一个特别迷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谢林当年用一句话做了精彩的描述,他的话是说,为什么会有存在?为什么存在的不是无?这是谢林提出的最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到了海德格尔那里说得更精彩,为什么会有?而不是一无所有。
    最终,神秘将指向艺术的源头——存在。
    当然,晚禾的小说刚刚起步,其中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比如文本还是稍显单薄和局促,许多地方更像是搭了一个框架,没有来得及深入挖掘。晚禾完全可以再放肆、天马行空些,也可以再深刻些。不过对于初习者,这两篇作品已经显示出小说创作的天分。期待晚禾可以继续在小说的天地里自在漫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